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7日 07:43 来源:人民日报
专题: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人民日报消息:

    人生境界――百期特别策划

    主持人说

  “人生境界”栏目走过百期。本版与人民网共同组织读者投票,从百期报道过的人物中推选“最打动我的十个人物”,并进行追踪回访。

    “人生境界”栏目所报道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经历。他们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是“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文明风尚的营造者。他们的人生故事与人生境界,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栏目告白

    “人生境界”栏目自2005年3月22日开设以来,坚持关注“平凡人、不凡事、非凡心”,报道各行各业的感人故事,力求表现人间真情,展示时代风貌和道德建设新成果。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希望这些真实、真切、真挚的人生经历,打动读者,催人奋进!

    真实、真切、真挚的人生经历 朴素、纯粹、高尚的道德品质

    平凡

    历史的车轮是靠无数平凡人推动的。

    不凡

    平凡人生中的不凡经历感人至深。

    非凡

    平凡人生,不凡经历,孕育非凡情操。

把爱传播给更多的人

    □回放

    2005年12月27日,天津工业大学大四学生徐伟面对突如其来的险境,不顾双手和胳膊多处被划伤,从冰窟中英勇救出三少年。

    □回访

    当记者拨通徐伟的手机时,他正在参加“全国见义勇为优秀事迹巡回报告团”赴7省巡讲。他是报告团的13名成员之一。

    徐伟对冰窟救人后获得的各种荣誉看得很淡,他说:“我是一个贫困生,应该用行动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平时哪怕是为集体和同学多做一件有意义的平凡小事,也能够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把社会给我的爱再传播给更多的人。”(记者 董洪亮 采写)

    □回味

    徐伟身上,体现着一种时代精神,这是我们民族汇聚无穷力量的样本之一。

走得快活

    □回放

    开封一位普通退休工人郭爱梅,坚持24年悉心照料39位孤寡老人。三个月前,她因为绝症离开了人世,辞世前还念念不忘被她照顾的老人们……

    □回访

    在开封老城区一个狭窄的胡同里,记者找到郭爱梅生前居住的小屋,最醒目的是挂满了半个多墙壁的照片和奖品。这些是郭爱梅的荣耀,记载着她照顾老人的无数个瞬间。

    从郭爱梅病重开始,她反反复复挂在嘴边的却是“我走了,孤寡老人可咋办哪?”郭爱梅的大女儿李晔说,“妈走的时候很安详,嘴角还挂着微笑。她虽然吃了那么多苦,但社会却给了她关爱,她是快乐的,满足的。”(记者 曲昌荣 采写/摄)

    □回味

    24年无悔付出,谱写真善美交响乐;39位孤寡老人,聆听仁孝协奏曲。

只要能坚持就得干

    □回放

    西安市临潼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王书田,身患晚期肝硬化、糖尿病综合征等多种疾病,但他始终坚持在一线。任职7年,他带领干警们查办94起职务犯罪案,没有一起“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见2005年9月6日本版)

    □回访

    在临潼区人民检察院,因劳累过度曾先后三次住院、两次抢救的王书田,仍然坚持在一线工作。“只要能坚持就得干!”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现在他靠一天吃9次药、每周六打一次点滴稳定病情,每天坚持按时上下班。院里让他主管监所监管、预防职务犯罪和院里“两房”建设三项工作。他主持的全国“一级规范化监察室”的实施方案争取年内创建成功……(记者 王科 采写/摄)

    □回味

    他用生命和热血,将“忠于职守”演绎成崇高的人生境界。、

为留守儿童安个家

    □回放

    2005年4月7日,19岁女孩罗玮为素不相识的病人廖红霞捐献出部分肝脏,成为我国首例非血缘又非亲属活体器官捐献者。

    □回访

    7月,罗玮筹建的留守儿童中心对外开放了。她告诉记者,每天都很忙,忙着房子的改造、装修,忙着栽种院子里的花草树木。

    罗玮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她与廖大姐成了好姐妹。廖红霞的丈夫张大哥到广元卖水果就要去看她。今年2月,罗玮利用剩下的捐款,又贷款5万元,在广元城郊筹建了一个留守儿童中心。(记者 梁小琴 采写 谢谦 张学兵 摄)

    □回味

    对需要帮助的人,她的给予,不仅倾其所有,而且倾其所能。

山高路远痴心依旧

    □回放

    贵州惠水县太阳乡五星村的花甲老农罗景福,为修路倾尽所有,家徒四壁。14年间,他在岩壁上一锤一铲凿出一条公路。

    □回访

    “这几天把我的路冷落啦,听说好几处遭水冲了,心疼啊。”罗景福惭愧地说:“贵州今年雨季来得晚,趁着雨水,一家人早出晚归,去蓄水、犁田、插秧,不敢误了农时,吃饭修路还靠着这十几亩田呢。”

    三句话不离修路。最令罗景福惦记的还是自己的路。他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扛上钢钎铁锤,保护路面,挖边沟。去年到现在,罗景福把得来的3000元钱和水泥全部投入修路,还花钱雇人加班加点地干,如今总算有点小突破,实现了小货车通车,可是还不能载太多的货。

    春节一过,绝大部分劳力出去打工了,这条小路上依旧只有罗景福一人孤独修路的身影。罗景福掷地有声地说:“活到啥时候,就修到啥时候。”(记者 汪志球 采写/摄)

    □回味

    14年的风雨,摧不垮花甲老人的信念;6公里的山路,写不尽奉献者不朽的誓言。

    美丽事业

    □回放

    湖北姑娘占美丽大学毕业后,来到青岛远郊偏僻乡野的小涧西垃圾处置场,负责对市区内的生活垃圾进行卫生填埋、污水处理,把知识和才华奉献在了又脏、又臭的垃圾场。

    □回访

    占美丽结婚了,说起家,谈起丈夫,她满脸的幸福。她要扎根青岛,干好垃圾处理事业,她说,这个事业是美丽的。

    她正马不停蹄地着手三个课题的研究:“填埋场污水产生规律探讨”、“填埋场沉降规律之我见”和“填埋场灭蝇技术研究”。她说,每个课题得需要2年到3年的时间,目前要做好、做细记录,储备第一手资料。随着垃圾无害化处置进程的快速发展垃圾处置现场更加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作业人员。

    占美丽准备报考在职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

    “别人不愿意在又脏又臭的垃圾场干,我偏要干!”(记者 宋学春 采写/摄)

    □回味

    青春和才华装点了城市的美丽;奋斗与奉献装点了她美丽的人生。

一辈子不离开乡亲

    □回放

    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八寨村唯一的村医郑子全,扎根大巴山31年,累计诊治病人10万人次。他把病人的事看得比天还大,为救病人,甚至贻误了病重女儿的抢救时机。

    □回访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郑子全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夜之间竟然成了“名人”。“刚开始,我家门前停满了汽车,村里人都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才知道我上报纸了。大伙都说,好人有好报啊……”郑子全告诉记者。

    3月,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组织了“郑子全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他在报告结尾时说:“我大半辈子都守在大山里,我一辈子也不会离开乡亲,离开生我养我的大巴山!”(记者 白剑峰 采写 陈余 摄)

    □回味

    他就像一棵黄连,挺立于高山,扎根于泥土,忍受着风霜雪雨,把清香留给人间。

学会放弃

    □回放

    去年4月1日,湖北省正式实施《规范调整省管医疗服务价格实施意见》,调价后每年可减轻患者负担3亿多元。这一方案的出台,汇聚着武汉市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张应天的心血。(见2005年4月19日本版)

    □回访

    6月9日,76岁高龄的张应天出席医学专家与青年座谈会,老人告诫青年医务工作者:“你们要学会放弃,放弃金钱、诱惑,只要对病人投入了感情和爱心,就会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

    他成功地为一个年仅13岁的小女孩切除了腹膜后巨大肿瘤,这被医学同行视为“手术禁区”;为患者进行食管癌手术,只收2万元,而另一医院收费5万余元。今年4月,一项“腹部外科感染高危病例围手术期联合G-CSF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科研课题,由张应天亲自设计。专家一致认为:这项课题对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大的意义。(记者 田豆豆 采写 周超 摄)

    □回味

    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多脏多累,不怨不艾。

爱得很艰难

    □回放

    在山西省祁县的一个村子里,有这样一个特殊家庭,14个孩子和老人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们因为身患残疾,在刚出生不久就被亲生父母抛弃,而养育他们的却是身患残疾的老人――孔贞兰。(见2005年5月18日本版)

    □回访

    走进孔贞兰家的院子,就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院子里拉了四五根绳子,绳子上晾满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尿布、棉被。

    一个叫常勇的小男孩主动介绍:“我是老六,大哥叫常亮、二哥叫常瑞、大姐常艳、二姐瑞艳、三姐润艳,四姐在上高三,今年高考。”常勇的神情里透着一种特殊的幸福感。

    在这个看似幸福美满的家庭背后,是孔贞兰艰难的付出。这么多年来,靠缝补和修鞋为生的孔贞兰,捡回一个个孩子,再一个个抚养大,一个个送上学,个中滋味只自知。(伍?? 采写/摄)

    □回味

    有一种爱,超越世俗;有一种情,历久弥坚。

最可爱的人

    □回放

    今年2月,北海舰队军官张荣涛、孙明燕夫妇不顾个人安危,三次跳入零下7摄氏度的冰河,勇救落水群众。其间,一辆三轮车、一辆摩托车经过却视而不见。

    □回访

    今年2月,北海舰队军官张荣涛、孙明燕夫妇的事迹,经本报报道后引起极大反响,北海舰队党委研究决定,为张荣涛荣记一等功,为孙明燕荣记二等功。

    现在,张荣涛还是过着普通的军营生活。妻子部队在青岛市区,他在郊区,不到2岁的孩子交给父母带着,夫妻二人全力投入军事任务。对于救人时,一辆三轮车、一辆摩托车经过,却视而不见的行为,张荣涛很寒心:“见死不救在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受到谴责和唾弃!”(记者 何勇 采写)

    □回味

    瞬间的选择源于内在的品质,他们用真实的行动,再次向人们诠释着“谁是最可爱的人”。(栏目主持人:张音)

责编:刘彦妤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