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访孙永福:三大创新铸就青藏铁路奇迹
移动用户
联通用户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2日 20:08 来源:新华网
专题: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新华网北京7月12日电题:三大创新铸就青藏铁路奇迹

  ――访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

  记者 冯冰

  “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时候,很多在拉萨会场通过电视收看的同志流下了激动和自豪的泪水。”刚刚从拉萨回到北京的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回忆起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时的场景时,非常动情,“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和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这是对青藏铁路全体建设者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

  “在世界屋脊上修筑这样一条高质量的铁路,是铁路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孙永福说,“青藏铁路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之所以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关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了三大创新。”

  管理创新 搭建先进指挥平台

  青藏铁路总投资330.9亿元,历时5年,数万人参与建设,这样一项重大工程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在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总目标下,青藏铁路在管理创新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孙永福谈到了其中较为突出的几项:

  在公益性建设项目中首次实行“法人责任制”。青藏铁路是典型的公益性项目,全部投资由国家来安排,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一种探索。铁道部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青藏铁路公司,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建设指挥部”,又不同于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而是作为项目法人全面负责青藏铁路的建设实施和经营管理。青藏铁路公司在格尔木设立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作为派出机构代表项目法人全面负责青藏铁路建设工作,按照系统工程原理实行目标管理。2004年6月19日,铁道部将管理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兰州铁路局西宁铁路分局并入青藏铁路公司,使青藏铁路全线建设和运营管理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彻底改变了过去建设与运营分离的管理模式。

  首次建立“五大控制目标”体系。国内外建设项目管理一般都是强调质量控制、工期控制和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而青藏铁路建设改变了这一传统,在这三大目标之外,首次增加了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两个新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改变了一些传统工程中忽视人文和自然关怀的状况。

  在健康安全方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工伊始就提出了要全力确保队伍上得去、站得稳、干得好的要求,制定了有效的卫生保障措施。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设立了医疗卫生部,在全线建立了三级医疗保障体系,加强职工和民工的劳动保护,采用先进设备提高效率,实行定期轮休制度,预防高原病和鼠疫疫情。环境保护方面,始终坚持依法环保、全员环保、科技环保,建设高原生态环境铁路。青藏铁路开工之前就制定了明确的环保原则,一是在设计选线时,防止阻断保护区的物流、能流和基因流,不改变区域地表结构现状;二是在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及湿地地段,尽量采用桥梁工程通过;三是线路必须穿越湿地时,要保证湿地的连通性;四是设置足够的动物通道,满足动物觅食、迁徙、繁衍和种群之间交流的需要;五是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严格控制施工用地。青藏铁路首次建立全线环保监理制度,实施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分工协作的环保管理模式。

  首次实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青藏铁路建设中,将质量(攻克多年冻土难题)、环境(攻克生态脆弱难题)、职业健康安全(攻克高寒缺氧难题)三个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整合成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做到了统筹兼顾、协调一致,从根本上避免了三个方面的人为分割和一部分管理工作的交叉重复。这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

  技术创新 争创世界一流水准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三大难题,也是制约世界高原铁路发展的桎梏。孙永福说,青藏铁路的科研工作总投资达到1.9亿元,破解三大难题的方法取得重大成果:

  青藏铁路的冻土地段长达550多公里,具有温度高、厚度薄、敏感性强等特点。以往的多年冻土区铁路,单纯使用增加热阻的手段,如增加路堤高度、铺设保温材料,这种消极保护冻土的方法难以保证路基稳定。在认真借鉴国内外冻土工程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铁道部确定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路,创新了利用天然冷能冷却路基的成套工程措施。

  5年来,青藏铁路实现了“高原病零死亡、鼠疫疫情零传播”,国内外医学界称之为“高原医学的奇迹”。在施工高峰期,青藏铁路工地共有3.6万人,全线共设立三级医疗机构144个,设置大型制氧站17个,上场医务人员680人。开工以来,全线共接诊病人51万人次,其中470例高原性脑水肿、905例肺水肿患者全部得到了有效救治。青藏铁路创造了高原医学的多项第一:在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创造性地实现了弥漫式供氧,这一成果在全线得到推广;在海拔4500米至5100米的高度运用高压氧舱,填补了高原医学空白。

  青藏高原被称作“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生态系统独特,珍稀物种丰富,自然景观多样。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建设者殚精竭虑、因地制宜,创造了诸多先例。例如,在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成功开展大面积草皮移植和种草试验,试验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目前唐古拉山以南安多至拉萨间已形成300多公里的“绿色长廊”。在铁路选线时,尽可能避开野生动物活动区域,如西藏段工程绕避了林周彭波黑颈鹤保护区。对于必须经过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地段,根据不同动物的分布习性和迁徙规律,设置了桥下、隧顶和路基缓坡平交等三种形式的野生动物通道33处。根据监测,从2003年到2005年,每年仅从可可西里五北大桥动物通道经过的藏羚羊就有数千只。全线水土、水源水质、植被景观等都得到了有效保护,为重大工程建设的环保工作积累了经验。

  精神创新 凝聚鲜明时代特征

  青藏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培育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青藏铁路精神,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庆祝大会讲话中提出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

  孙永福说,人们一提起铁路,就会想到“火车头精神”,而在苍茫的世界屋脊之上,铁路建设者们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条件更加艰苦,要求更加严格,这是过去任何一项铁路工程所不能比拟的。为了完成这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建设者们迎难而上,变“不可能”为“可能”,创造出了名留史册的宏伟业绩。

  孙永福诠释了青藏铁路精神的含义。“挑战极限”是指广大建设者以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在“生命禁区”挑战生理、心理极限,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勇创一流”是指广大建设者以敢于超越前人的大智大勇,开拓创新,制定一流工作标准,实施一流建设管理,创造一流工程质量,采用一流技术设备,培养一流建设队伍,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

  孙永福说,青藏铁路精神不仅是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强大精神武器,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一是不辱使命的责任意识;二是顽强拼搏的奉献情操;三是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四是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五是勇攀高峰的攻坚品格。

  采访行将结束时,已经数十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孙永福说,青藏铁路虽然已经全线正式通车,但这只是刚刚走出第一步。今后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不仅要建设好世界一流高原铁路,还要管理好、运营好世界一流高原铁路。漫漫征途前,铁道人任重道远。(完)

责编:刘彦妤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