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广大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波澜壮阔的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知识才会发挥更大作用,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脏外科中心主任陈孝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事外科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40余年,他施行和指导施行各种肝胆胰手术2万多例,含肝癌手术近1万例,带领团队突破束缚,打破了一个个手术禁区……
知难而上 为了国人健康
上世纪70年代,肝脏是公认的手术“禁区”。那时,毅然选择肝脏外科作为专业主攻方向的陈孝平,颇有点知难而上、舍我其谁的胆略和勇气。
然而,从1973年陈孝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直到1979年,这名年轻医生都没有见过一台肝脏手术。
不过,陈孝平依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敬业探索。
上个世纪80年代,陈孝平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了“亲属间活体肝移植”的理念;
1982年至1985年,他大胆提出良性肝病病人只需37%左右的肝脏就可维持功能的新观念,这样供肝体积小,供者的安全系数更大一些……
持之以恒的耕耘终于让陈孝平在2008年迎来收获:由他主刀的国内首例亲属间活体肝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2009年11月3日,由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的“暴走妈妈”这台手术,让全国亿万人为术中母子揪心。
一位普通的母亲为割肝救子日行十公里减去脂肪肝,在同济医院接受亲属间活体肝移植。
“暴走妈妈”术前,专家大会诊决定了儿子的肝切一部分,妈妈只割小部分肝。
在国内,亲属间辅助性部分活体肝移植从理念到实践,都是由陈孝平首创的。
陈孝平充满信心,沉着应战,直到晚上,最后一根胆管才缝合成功。最难关头过去了,陈孝平一直悬着的心放下大半。
历经漫长的14个小时,这场由陈孝平主刀的肝移植手术,最终母子平安。
全心付出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
切开、暴露、分离、止血、结扎、缝合……虽然陈孝平已经做了一万多例肝脏疑难手术,但手术时他依然执着于每一个规定的细节和流程。
“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点一滴汇聚而成,着急没有意义,最老实的方式其实是最快的。”
熟悉陈孝平的病人都知道,除手术之外,他还是个“B超医生”。他对所有主刀的病人,都要亲自看B超的动态影像,而不是只看纸质报告。
每周,他都有固定的读片时间,“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应该先看片,再看报告”。
在他看来,外科医生不仅要对疾病有明确诊断,更要精准了解肿瘤的确切位置,与周围其他器官的关系,提前预判,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对每一个术前病人,陈孝平不仅亲自检查看片,还要求他们把各种检查结果都带进手术室,随时调看,避免失误。他也因此为病人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勇闯禁区 为世界医学提供中国智慧
“跟着国外走,永远只能做老二。”陈孝平说,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医疗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不能一味模仿国外的技术。
站在肝脏外科历代前辈的肩膀上,陈孝平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质疑和挑战。
他打破了业内五个手术禁区,在世界创立三项中国人的原创手术方式,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均已应用于临床并推广到全国,数百万患者因此受益。
一个个“经典医学论断”被推翻,一项项“空白”被填补,陈孝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肝脏外科的迅猛发展,为世界肝胆胰治疗做出了自己的原创贡献。
2014年12月4日,全球科技领域顶级权威杂志《自然》(《nature》)史无前例的出版专辑,介绍了陈孝平的成就。
文章中评价道,“陈孝平教授对肝胆胰疾病的治疗做出了救世贡献,是国际肝胆胰技术改进和创新的领导者。”
老一辈的肝脏外科领域专家吴孟超、黄志强也对陈孝平有着很高的评价:陈孝平的研究从肝脏外科的基本问题开始,到复杂的肝脏外科手术实施,以大量的临床实践及其推广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内容,有效地提高了我国肝脏外科水平。
健康扶贫 在爱国奋斗中书写精彩人生
为促进革命老区和偏远地区的医学科技发展,提升当地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陈孝平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陈孝平志愿者团队及湖北陈孝平科技发展基金会的工作。
他多次带领志愿者团队前往贵州、甘肃、大别山区、恩施等革命老区、偏远地区开展大型公益义诊活动,为当地居民免费诊治,为危重病人带去了“院士级”的医疗服务;湖北陈孝平科技发展基金会为救助各地贫困病人共计支出120万元人民币。
2018年,中国肝胆胰专科联盟在他的倡导下成立,旨在通过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解决边远地区群众看病的问题,提高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
以中国肝胆胰专科联盟为基础,陈孝平院士团队先后在西宁、贵阳、攀枝花、昆明、郑州等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建立多个院士工作站,并带领专家团队开展了30次义诊。
截至目前,他们共为超过3000位居民进行免费诊治,为近百名贫困患者开展手术。
同时,陈孝平还前往各地省、市级医院进行学术交流,为当地医院提供强大的医疗技术支持。
他还为偏远地区、革命老区、基层医院青年医师每季度举办一次培训班,进行规范性外科技术培训及疑难外科手术技术的交流探讨。
他是打破肝脏外科禁区的“刀尖舞者”,注重创新,更注重将研究成果融入“呵护人民健康”的事业中;他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带着对疾病的思考、对生命的专注,极大提高了中国肝病手术治疗水平。
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一等奖共7项,作为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主要学术论文105篇……
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他却一如既往地平静:“要做个人民的好医生,我的路还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