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中国政府在最近提请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列为政府十大任务之一。在国际贸易关系复杂多变、中国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活力与竞争力,对全球投资者来说也是个巨大利好。
在中国官方文件中,营商环境包括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等四方面内容。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改革举措,营商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世界银行去年10月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将中国在全球排名由78位提至46位,一举跃升了32位,认为中国相关领域改革“令人惊叹地快速且有效”。
面对今年更复杂更严峻的发展环境,中国仍将采取一系列新举措持续升级营商环境,以改革开放的实际行动迎接已知或未知的挑战。比如,中国已承诺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最大限度简化申批事项、“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以及实施近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计划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承诺要“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以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公正监管,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是中国政府今年的硬任务之一,因为只要市场主体有活力,就能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为此,中国今年将建立政务服务的“好差评”制度,对监管者要“强监管、立规矩”、着力构建亲近且清廉的新型政商关系、健全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机制等,使政府既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又能守住权力的底线;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在法治化方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加快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执行一致性”的认知更加紧迫。提请本次中国人代会审议的《外商投资法》草案,已明确规定保护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转让技术,这必将消除所有在华外资企业发展的隐患和顾虑。此外,中国还准备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完善债券市场开放政策……无疑,这些措施会令外界更深地感受中国政府开放市场和完善营商环境的强烈意愿。
营商环境越改善,越多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就会被吸引过来,特别是外商投资活跃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在去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整体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却逆势上扬,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达1350亿美元(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增长3%;新设立外资企业增长将近70%。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之所以继续成为全球创业投资热土,不仅是因为拥有近14亿人口这一巨大市场“硬件”,也因为有营商环境持续升级这一发展“软件”。
据官方披露,今年中国还将对外资采取“负面清单加正面鼓励,准入前国民待遇加准入后国民待遇”措施:除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外,还将发布新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在市场准入方面,确保内外资标准一致,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在政府采购、标准制定、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资质许可、注册登记、上市融资等方面给予外资公平待遇,也就是实行准入后的国民待遇。此外,中国对新能源、先进制造及石化、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重大外资项目,还将给予用地、用海、用能、规划等支持,加快环评审批进度,进一步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认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营商环境与国际一流水平的营商环境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为此,中国仍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据悉,中国政府今年有意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支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新区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这些举措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地激发包括外资在内的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推进中国与世界经济更紧密的融合。中国这片全球创投热土,未来将更具引力!(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