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十年前有场更大的雪 但也成就了今天的“基建狂魔”

中国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8年01月27日 23:4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连日来,南方大雪倾城,气温骤降、交通受阻,开启一轮“速冻模式”。

  但你还记得吗?其实,十年前,我们曾经历了一场比现在更大的雪,那一场雪犹如巨锤……

  还记得十年前的今天,你在哪儿吗?

  是在广州的火车站外的风雪中,焦急地望向已经几天没有更新的列车时刻表?

  是堵在京珠高速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啃着干瘪的泡面,寸步难行?

  还是在第一线为了抢救枯竭的电力,一手咬着饼干,一手捧着积雪?

  2008年初的雪灾,是我们永远忘不了的寒意。

  当时,在暴雪之下,各大中小城市电力受损严重。

  雪灾冰封了我们脆弱的供电系统。勇敢的电力工作人员爬到电塔上,一锤一锤地往下敲冰锥。

  铁路被迫停运,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滞留广州,无法回家过年。

  那一年,有人躲在冰封的车里无助地等待撤离。冰洞中的脸,望眼欲穿。

  那一年,有人挑担送温暖,不为了囤积居奇,只为了共渡难关。

  大半个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见。

  2008年的那一场雪犹如巨锤,让中国人幡然醒悟,原来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原来我们的基础建设远没有准备好经受意外的考验。

  当时,我们的铁路还不够发达,总里程只有7.97万公里,电气化铁路营业里程2.5万公里。

  当时,我们的公路交通还有所局限,大雪封路,便出不去了。全国公路里程仅373万公里。

  当时,我们的机场还不够多,民航机场152个,航线1532条,民航运输线路总长度246万公里。

  而这十年间,我国大量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任泰山北海,我自岿然不动。

  电网加速铺设维护

  2017年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4263万千伏安。

  2017年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9千米。

  预计2017-2019年间电网投资额将稳定在4000亿以上。

  在受灾严重的农村区域,电网的铺设倍受重视。乡村覆盖率已接近城市。

  引以为傲的中国速度

  2008年,当《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出未来中国铁路的发展蓝图时,许多人觉得这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在2020年形成‘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

  而如今,我们的铁路已经超额完成了《规划》所提出的目标任务,铁路网络遍布神州大地,动车高铁发展速度惊人,铁路建设硕果累累、举世瞩目。

  截至2017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中西部地区(含东三省)铁路营业里程达9.7万公里。

  当然,最让人自豪的,非我们的高铁莫属。中国高铁发展的这十年迎来诸多世界第一。

  2012年12月26日,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铁——京广高铁正式全线通车。

  2014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兰新高铁全线贯通。

  2017年9月21日,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京沪高铁“复兴号”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

  更不要说我国高铁技术已经从“技术引进”,再到“消化吸收”,最后完成“科技输出”,简直速度飞起。

  我国目前已经与包括泰国、罗马尼亚在内的多国签署合作协议。在2014年,我国的高铁首次出口到欧洲。

  相比起耽误很长时间在来去机场的路上、等待安检与候机,人们如今更愿意乘坐高铁出行。

  因为高铁,说走就走的旅行、跨省上班、双城生活、异地置业……一切都变得可能。

  高速公路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目前高速公路的增长速度可以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相媲美。事实上,中国的建设速度还要更快些。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而通路意味着里面的人能走出来,外面的物资能被送进去。

  桥梁建设,成就斐然

  世界最高的桥在中国。两端位于贵州和云南的北盘江大桥,其桥面到谷底的距离为564米,相当于200层楼高,是世界上桥面最高的桥梁。

  走在上面,和腾云驾雾也没什么区别了吧。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在中国。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现已接近竣工的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6线行车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

  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在中国。沪通铁路长江大桥集沪通铁路、盐通铁路和锡通高速公路于一体,全长11.072公里,铁路为四线,公路为六车道。

  你知道吗?全球最高的100座桥中,81座都在中国(包括一些还没完工的)。据统计,中国一年开通的高桥数量在50座左右,是全球其他国家一年所开通的高桥数量的五倍之多。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它为人们的生活与城乡发展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却是巨大且深远的。

  让世界看到中国的高度

  十年来,我国机场建设的步伐走得迅速、稳健,机场服务范围持续扩大,机场布局逐步优化,功能日趋完善。

  我们规划建设了包括北京新机场在内多个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民航运输机场达229个,服务覆盖全国88.5%的地市、76.5%的县。

  灾害预警让我们有备无患

  与其他手段相比,空间基础设施具有反应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等特点,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2013年,国内最新型全天候、全区域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投入应用。该系统全面发挥了北斗卫星不收供电、行业专网、互联网、移动 GSM网等影响而能进行短报文发送的特点,同时克服了北斗通信中短报文发送受限的影响,能真正确保7*24小时、全区域覆盖地进行灾难预警。

  我国其他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全城监控的天网系统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全国2000万摄像头遍布各大城市和乡村,大大提高了不法分子的犯罪成本,降低了犯罪率。

  中国地铁发展已经领先于世界各国。与纽约伦敦等西方传统的地铁没信号不同,在北京地铁上打游戏是完全不会掉线的。

  (图片来源:Peter Dovak)

  文化建设是最好的基建,201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达到3117个。图书馆也在中国个小乡镇大范围铺设。

  全面兴建公共厕所,国家旅游局在2017年宣布其已经治理改善了68000间公厕,并预计在未来几年更新全国64000间厕所。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

  我们很可喜地看到,我们痛定思痛,从十年前的风雪中站起来,一座座桥梁崛地而起,一条条道路铺向天际。

  我们很有远见,不仅仅解决了眼前可见的问题,还全面地更新升级了各项相关基础设施,举一反三。

  十年前我们也许曾经被灾害痛击,十年之后我们可以骄傲地回应各种挑战。

  多难兴邦并不仅仅是一句救灾时的口号,更是被无数历史和人民所证明的道理。因为在灾难之后,一个民族能得到激励,一个国家可以凝聚动力。

  还有人说我们不行?那是以前!

  来源:央视财经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