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巨额来电》直指社会痛点 首部反电信诈骗电影引反思

娱乐新闻来源:法制日报 2017年12月25日 09:4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接到过“中奖”“退税”“到领导办公室来一趟”等诈骗电话,而近年来多个高达上千万元的电信诈骗案例也引起了公众对这类犯罪团伙“工作流程”的好奇。《巨额来电》在院线的高排片,正是来自这种观影需求。

  □ 朱小巧

  国内首部反电信诈骗电影《巨额来电》正在热映。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上,不少观众围绕这部电影展开了讨论。

  电信诈骗中招者仍不少

  近十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快速增长。为有效防范、精确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同时,全国各地建立反诈骗中心,建立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并颁布了多项法规。

  尽管如此,有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仍监测到全国诈骗电话拨打1.97亿次,收到诈骗短信556万人,造成损失44.1亿元,发生诈骗案件12.7万件,单案平均损失为3.5万元。

  《巨额来电》取材自公安部备案的诈骗案件,全面展现了电信诈骗团伙的作案流程,包括购买信息、筹划脚本、实施不同类型诈骗等环节。电影以一名遭遇电信诈骗的老人跳楼身亡开场,讲述了多个基于真实事件的案例。其中既包括与“徐玉玉事件”类似的大学生助学金诈骗案,也有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名义,以涉洗钱、偷税漏税为借口对官员、商人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例。诈骗团伙负责人甚至与人约定,30天内诈骗1亿元。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接到过“中奖”“退税”“到领导办公室来一趟”等诈骗电话,而近年来多个高达上千万元的电信诈骗案例也引起了公众对这类犯罪团伙“工作流程”的好奇。《巨额来电》在院线的高排片,正是来自这种观影需求。

  诈骗手段做到“精准投放”

  几年前,只要记住一些简单的行为准则,就可能识破网络诈骗,例如不贪小便宜、严守账号密码、不去陌生网站购物等等,但如今,骗术也在升级换代、量身定制,结合大量被泄露的个人信息,骗子们可以编造出一些针对性极强的诈骗话术,让人防不胜防。

  正如《巨额来电》中所展现的,每天开工之前,犯罪分子都会拿到一份资料,有受害者的电话、基本信息以及“脚本”资料。一次诈骗正是从犯罪集团购买信息开始的。

  “现在的诈骗早已不是那么简单,而是像公司一样运作,有不同的部门和很多人分工合作。”曾到公安部门了解情况的《巨额来电》导演彭顺说,诈骗者之所以能屡屡得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像我们导演特别给一个演员量身定做剧本”一样设定诈骗计划,通过详细的个人资料设计情节,给人“下套”。

  有报道称,诈骗已形成了涉及上百万从业者的黑色“产业链”。即便是手法最简单的网络诈骗,也至少需要10人的犯罪团伙。网络诈骗可划分出包括钓鱼编辑、木马开发、盗库黑客、电话诈骗经理、短信群发商、在线推广技师、财务会计师等多达15个不同工种。而他们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点,相互之间并不认识,因此很容易躲避追查。

  同时,借助日益普及的网络工具,骗术“迭代”迅速,一些金融、消费等领域的新政策刚刚出台,就会有针对这些政策的新骗术问世。

  受害人亦须注意自身问题

  影片中,诈骗犯罪分子从专门负责倒卖信息的“菜头”手中得到需要的精确信息。而在现实中,根据信息质量和倒卖的层级,从几分钱一条到几百元一条,价格不等。“含金量高”的个人信息价格较高,新开楼盘业主、新购车辆车主、新生儿、入学新生、新近下单的网络购物订单等“鲜活”信息,单条能卖到十几元乃至数十元。

  2017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利用非法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利5万元以上等情形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等情形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面临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后果。

  对于“为何被骗”,有观众提到了受害者自身问题:“阿海以警察名义诈骗官员洗黑钱的事情,就是利用官员的恐惧心理进行诈骗……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正如电影中负责训练新手骗子的女主角一语道破:“核心就是围绕着他们的利益,不管是他们想要得到利,还是他们害怕失去的益。”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