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聚焦小两口生二孩的中国故事《逢春》、呈现灾难后人们重建家园的巴西故事《颤抖的大地》、讲述老人与孤儿之间动人友谊的印度故事《孟买迷雾》……这段时间,在厦门,一部由金砖五国导演合拍的电影《时间去哪儿了》,成了百姓茶余饭后闲聊的重要谈资。五段不同的“时间”故事,五种不同的叙述手法,因为击中了不同人共同的生活感受,引发情感共鸣,这样的案例、这样的金砖故事,释放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化力量。
“让金砖故事传遍大街小巷”,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的这一期许,得到现实的呈现。这些年来,一说起金砖,“更近了,也更通了”,恐怕是不少人最直接的感受。在巴西,孔子学院不断掀起“汉语热”,学生们希望学好汉语后,到中国参观万里长城、游览桂林山水、欣赏中国京剧;在印度,一位曾在中国留学的学生,面对采访镜头,以一曲《朋友》表达他对校园时光的怀念、对老师同学的牵挂;在中国,曾参与鼓浪屿建筑修缮的南非友人亲自出镜,为大家讲解“钢琴之岛”那“看得见的历史,听得见的故事”……10年来,越来越近、越来越通的“金砖”,不断创造着一个个可触可感、属于自己的故事。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一个故事,既是一扇窗户,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增进了解;更是一粒种子,让人们内心生出理解之根,发出合作之芽。有两张照片,定格下两位摄影师忘年交的历史瞬间。照片里,来自巴西的“世界纪实摄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萨尔加多,和来自中国的摄影师钟维兴,正在为彼此拍摄肖像。因为相同的爱好,因为相似的灵魂,即便相隔千万里、有着近20岁的“年龄鸿沟”,也难以阻拦心灵的贴近。他们的故事,犹如一座桥梁,在连接两国民众朴素情感的同时,也拉近着人们心灵的距离。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这样的看法,并非虚言。因为,对于伟大的事业来说,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支撑力量。但正如学者所言,文化有一层“壳”,“不敲开那个壳根本看不清里头是什么样”。故事,是文化最生动的表达,饱含着真情,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通过一个个金砖故事,讲述各国文化、展示金砖精神,恰恰是敲开文化之“壳”的秘诀,是破译精神密码的钥匙。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我们不断推进金砖合作迈上新台阶,也是在书写新的历史。从这个角度而言,让金砖故事传遍大街小巷,不仅意味着总结过去,更意味着面向未来,为共同发展培厚文化土层,为合作共赢提供文化积淀。当一个个金砖故事家喻户晓,当一个个金砖细节深入人心,文化自然而然就能发挥润物无声的功效,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继去年9月首次举办金砖国家电影节、今年6月首次举办金砖国家运动会之后,9月4日,首届金砖国家文化节在鹭岛厦门正式启动。打造更多这样接地气、惠民生的活动,我们有理由相信,金砖故事将讲得更动听、传播得更广,五国人民的交往和情谊也将像习近平主席所言,“汇成滔滔江河,为金砖合作注入绵绵不绝的动力”。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05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