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牢记嘱托 逐梦前行】青海长江源村:总书记的话给我们吃了“定心丸”

央视网报来源:央视网 2017年09月01日 11:4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更尕南杰走过村口的长廊,长廊中张贴着总书记视察长江源村的图片。

更尕南杰走过村口的长廊,长廊中张贴着总书记视察长江源村的图片。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2016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期间来到一个海拔3000米的藏族村庄,考察生态移民、民族团结和基层党建工作,并与村民亲切交谈,令当地干部群众倍受鼓舞。

  这个藏族村庄,便是位于青海海西州格尔木市南郊的生态移民村——长江源村。

  8月27日,“一江清水向东流·2017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看青海”走进长江源村,看一年来这个移民村有何变化?村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变化?

  村里软件硬件发生巨变

更尕南杰介绍村里的变化。

更尕南杰介绍村里的变化。

  长江源村村口,极具藏族特色的新大门里,宽阔的马路两边是白色的太阳能路灯,路灯下是新建的藏式风格长廊,一幅幅习总书记视察长江源村时与村民们的留影在廊壁上展出,与门头上“牢记深情嘱托,决胜全面小康”几个红色大字相呼应。

  从去年到现在,村里最大的变化是基础设施建设,长江源村党支部副书记更尕南杰向记者介绍,这一年,村里将一些较为凌乱的电线进行了规整,同时铺设了地下管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唐古拉山镇工作人员介绍,为全面改善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和城乡面貌,突出乡镇功能和提升特色风貌,政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2016年以来,对唐古拉山镇已实施或拟实施项目44项,总投资达到2.17亿元。其中已完工项目11个,已开工项目7个,即将开工项目16个,正在筹划类项目10个。

  在政府多项政策的扶持帮助下,长江源村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先后建起小学、敬老院、垃圾填埋场,硬化了村内水泥道路,铺设了自来水和下水管网,建成了村汽车站、文化广场,有了太阳能路灯和综合集贸市场;医保及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到100%,农牧区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对村容感受更深刻的是村委委员闹布桑周,“原来风沙大,现在村里的绿化好了,村里也越来越干净了。”

  总书记的话给我们吃了“定心丸”

村口新建的转经长廊。

村口新建的转经长廊。

  2004年11月,为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牧区的128户牧民,离开祖辈放牧的草场、离开世代居住的帐篷,告别了游牧生活,走下唐古拉山,搬迁到格尔木市区西南郊、紧靠109国道旁的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

  过惯了游牧生活,定居后的生活变化由此开始。闹吾桑周不再与牛羊为伴,而是到周围建筑工地打工,妻子则成了一名草场管护员。

  “生活方便了很多,刚开始会担心长期打临工,生活没保障。”闹吾桑周说。不过搬来之后孩子上学方便了,做管护员的妻子告诉他,原来家园的草木更茂盛了,闹吾桑周觉得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总书记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这几年,国家实施生态移民,退牧还草的政策以后,山上的草比以前长得更加茂盛,野驴、黄羊等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三江源是我们的家园,能为保护它做点贡献,我们打心底里觉得当初搬到唐古拉山下的选择是正确的。”更尕南杰说。

  “去年总书记来到我们村,说我们幸福的日子还长着呢,这句话给村民吃了‘定心丸’”,更尕南杰说,大家对以后的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了。

  闹吾桑周平时在建筑工地干活,加上草场补贴和妻子草场管护员的收入,一年收入十几万元,家里盖起了小二楼,“村里还说要发展旅游业,如果能做,我也准备加入”,对未来的生活,他充满信心。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