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香港回归祖国20年的成功经验与未来前景

中国新闻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07月05日 19:1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大气磅礴,从历史、现实、法律等诸多层面对香港的历史及香港回归祖国20年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对香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谋划。

  习近平主席指出,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当祖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时,香港被迫离开了祖国怀抱。只有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新中国之后,中国人民才真正站立起来,并探索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道路。经过改革开放,国家经济社会实力获得巨大提升。在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中国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1997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从此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

  事实上,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一国两制”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回顾香港回归20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归纳。

  首先,由于“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香港回归20年来,尽管接连遭遇了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疫情、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等一系列外部冲击,但香港经济社会的大局始终保持稳定。回归以来,香港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3.6%,高于欧美发达国家,GDP总值从1.37万亿港币增至2.49万亿港币,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575亿港币增至9083亿港币。

  其次,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中央政府始终坚持“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战略方针。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会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时明确指出:“中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的方针不会变;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履行职责的决心不会变;支持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的政策也不会变。”香港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形象和一系列优势得以长期保持,并不断发扬光大。一是香港连续20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二是由于低税的自由港制度、健康的财政状况、廉洁的政府与高效的监管等一系列制度设计与安排,香港屡屡受到国际评级机构的高度肯定。回归20年来,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平均排名前三,在近日发布的《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三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稳固。除个别年份外,香港在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紧随纽约、伦敦之后,排在第三位。此外,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旅游中心以及国际购物天堂的地位也相当稳定。

  最后,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与内地的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回归20年来,香港与内地的合作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通过产业转移,香港与内地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模式,这种模式成功地为内地引进投资、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与内地签订CEPA实现了香港服务业与内地产业的结合,这种结合为内地产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通过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自贸区等特殊区域的合作,使香港开始发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即香港要在未来内地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关键作用。

  展望未来,习近平主席对今后在香港更好地落实“一国两制”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始终准确把握“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必须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正确处理特别行政区和中央的关系。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第二,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要把中央依法行使权力和特别行政区履行主体责任有机结合起来;要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加强香港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宣传教育。第三,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香港各种问题的金钥匙。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有着许多有利发展条件和独特竞争优势。特别是这些年国家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香港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不竭动力、广阔空间。大家一定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搞建设、谋发展上来。第四,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凡事都着眼大局,理性沟通,凝聚共识,才能逐步解决问题。从中央来说,只要爱国爱港,诚心诚意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不论持什么政见或主张,我们都愿意与之沟通。

  对于香港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香港与内地的深度融合依然是重要动力来源。香港与内地的融合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面对国际国内新的发展形势,面对内地与香港新的发展阶段,需要站在新的高度进行谋篇布局。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是国家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需要,是香港继续保持和增强国际优势的需要。

  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可以做如下构想:大湾区以港澳+珠江三角洲九市为空间载体,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自贸区+落马洲跨境科技园+港珠澳大桥衔接地(香港大屿山起点、大桥通关人工岛、珠海洪湾)为核心试验区,在深化改革、全方位开放、保持香港优势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试验区的建设:将在广州南沙建设类香港的优质生活园区,为开展香港服务业有效进入内地的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将在深圳前海建设类中环的金融创新园区,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先行试验区及外资进入内地的资金池;将在珠海横琴建设类港澳的国际休闲及商贸创新区,作为内地投资便利化的先行示范区;将在港深交界的落马洲建设类硅谷的跨境科技创新园,实现国际科技原创产业化的新型高效示范区;将在港珠澳大桥衔接地建设国际商贸创新区,实现跨境电商等新的商贸模式先行示范。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试验区的建设,在内地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方面可以做如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可以作为内地政府简政放权(内生性改革)“先行先试”的排头兵。简政放权涉及不同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权益协调,在全国全面推进难度较大,成效难以有效把控。因此,国家的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改革,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试验区“先行先试”,以便总体把控、积累经验,然后再进行推广。二是可以作为混合性制度创新的先行试验区。所谓混合性制度创新,即:将香港及国际上成熟的市场运作与管理模式同内地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衔接,以形成新的管理模式与生态。目前,广东自贸区的商事制度改革、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负面清单改革等举措,都属于这类混合性制度创新的尝试。在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自由化改革方面,有必要以广东自贸区先行先试为突破口,突破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三是可以作为全方位制度创新的先行试验区。这类试验区可以采用与国际行业管理(或香港行业管理)一致的模式,以实现管理模式全方位创新,从而催生新的产业群与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试验区可以进行全方位制度创新的尝试。

  在国家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试验区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作用。目前,内地对全球的直接投资有很大比例是通过香港来实现的,同样,全球对内地的直接投资也有一定比例要通过香港来完成。有鉴于在内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中香港的特殊地位,应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鼓励中资企业与民营经济在香港设立总部作为经济、贸易和投资的国际平台。

  在香港继续保持和增强国际优势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试验区的建设可以做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落马洲河套地区及其他深港交界地区的科技创新、商贸创新等新增长区域的建设;二是加强港珠澳大桥衔接地建设;三是突破瓶颈,加速实现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自由化。

  (作者系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