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中国网财7月3日讯(记者 刘小菲)20年,在人类历史上弹指一挥间。而在回归祖国的20年间,香港资本市场在经历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洗礼”的同时,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管是逾千家中资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落地扎根”,还是沪港通、深港通以及刚刚落地的债券通等一系列互联互通机制的“开闸”,又或者是搭上“一带一路”这辆“快车”,都将香港作为内地与世界的 “超级联系人”角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感叹道:“20年前香港只是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今天,它已真正进入到国际金融中心的行列。”
内地企业撑起港股“半边天”:数量20年增长近10倍
1993年7月15日,随着青岛啤酒股票在香港交易所的上市锣声敲响,中国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大幕被拉开。不过,或许是受限于当时内地企业对证券化、香港上市还不够了解,香港回归前赴港上市的中资企业也不过是涓涓细流,直到香港回归后这一切才逐步改变。
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5月,共有1019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占港股上市公司总量的49.8%,而1997年6月30日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合计只有93家,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仅为10%左右。也就是说,港股上市的内地企业总数在这20年里增长了9.96倍,其中H股数量由当年的28只增长到了246只,红筹股的数量由61只升至158只,而中资民营股更是32只升至目前的超过600只。
从市值来看,港交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回归20年来,港股市值上涨了逾7倍,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了2倍多,日均交易额增长了近5倍多。在这样惊艳的增长数据背后,不可否认,中资企业功不可没。截至1996年末,香港主板中资股的总市值为2948.62亿港元,而2017年5月末的数据为11.34万亿港元,短短2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37倍,其占总值的比例也由不足1%上升至40.17%;另外,1999年香港推出了创业板指数,截至2017年5月,香港创业板中资股的总市值为231.62亿港元,占比达7.2%。
就个股而言,在港股上市的中资企业中,股票表现最耀眼的莫过于腾讯控股。资料显示,腾讯2004年在香港联交所市场挂牌,在上市以来的13年时间里,腾讯控股股价上涨了超过300倍,目前仍在不断刷出新高。与此同时,腾讯的多项财务指标依然保持高速增长,财务数据显示,腾讯2017年首季总收入为495.52亿元,同比增长55%;经营盈利为192.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
一位在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董事长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够顺利进入港股市场,离不开整个环境的改变,‘一国两制’给带来了无限机遇。”有来自国际投行的从业人员指出:“香港回归祖国这20年来,内地经济高速发展,内地企业市场化和证券化的速度加快,这也为香港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活力。”
股债基市场与内地互联互通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
在回归祖国后的这20年间,香港资本市场“拥抱”了上千家内地企业,为其吸引资金配置资产,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不过李小加表示,预计未来20年,香港将由内地的融资中心转化为三个“新中心”:内地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领先的离岸风险管理中心、内地的全球资产定价中心。他指出,“今后大量的国内居民财富需要进行全球配置。”
如此背景下,香港资本市场与内地A股的互联互通不断紧密,沪港通、深港通相继落地,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启动,债券通准备就绪,在业界人士看来,无论是对于内地还是对于香港资本市场来说,都是对外开放和发展壮大的里程碑。
2014年11月17日,备受关注的沪港通业务正式开闸,包括碧桂园、中国联塑在内的273只香港股票正式向内地投资者开放投资;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始顺利推出。截至2017年5月底,沪港通总成交金额达4.72万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额近81.05亿元人民币;深港通总成交金额达0.38万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额近34.80亿元人民币。
2015年7月,内地与香港基金启动互认,截至目前6只香港基金北上,50余只内地基金南下;同年12月,证监会正式启动境外机构在交易所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俗称“熊猫债”)试点,截至2017年5月底,已有16家香港注册或上市企业参与试点,累计发行“熊猫债券”49单,发行金额总计866.4亿元。
另外,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债券通”已于今年5月获批,正式启动时间待定。港交所表示,未来还考虑将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新股、商品等纳入互联互通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上业务的推出,将进一步向香港引入内地和海外投资者,扩大香港的市场容量和规模,使香港拥有其他金融中心无可比拟的特殊优势,这对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借力“一带一路”建设东风积极“走出去”
香港回归20年来,其资本市场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活力,业内普遍认为在于“一国两制”成功的制度安排。在国家发展的大前提下,香港积极探索创新,找到了自身经济的增长点,同时不断加快对外开放,以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
如今,“一带一路”建设为香港提供新的发展契机。据相关机构测算,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所需资金就高达8万亿美元,而亚投行所能解决的不超过一万亿美元。香港作为成熟的国际化资本市场,具有较强的直接融资功能,完全有能力成为“一带一路”最主要的国际融资平台。
另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港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内地与港澳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合作“走出去”;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在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表示:“特区政府在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香港人和香港企业已打下较好基础。”
有投资界人士认为,这为香港资本市场提供了丰富投资机会,不仅国际承包工程,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通信、汽车、家用设备等多个消费升级产业都存在“走出去”的投资机会。
另据中国网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香港回归20年来,以适当身份和方式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达10多个,如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成员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关会议、在中国驻基金组织执行董事办公室增设一个固定职位,由香港金管局派人担任等。分析认为,这进一步扩大了香港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了国际合作力度和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从而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紫荆绽放20载,“度尽劫波才见到彩虹”的香港资本市场,正在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姿态迎接新的20年。在“一国两制”制度和“改革开放”策略的指导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香港资本市场将会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壮大,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