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中国网新闻6月19日讯(记者 戚易斌)1872年,晚清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招商局创立,并于隔年在香港设立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境外企业,也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资企业。
140多年来,中资企业在香港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见证着这个城市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彼此共同成长。回归二十年来,中资企业加快发展,不断壮大,截至2015年底,香港中资企业共有4037家,拥有总资产19.83万亿港元,在港雇佣员工人数近7.5万人,在不少行业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香港中资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在维护香港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内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之际,中国网记者随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访了同为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的招商局集团和华润集团,探寻两个企业在二十年中与香港共同经历的成长与变化。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接受中央媒体集体采访。中国网 戚易斌 摄
依托独特优势 实力发展壮大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市场化、法治化程度都很高。香港还是国际上重要的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也是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中资企业身处香港,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有健康现成的市场优势,有荟萃三地的人才优势,发展快速,业绩骄人。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表示,世界很多知名企业在香港设立了亚太总部,招商局在香港与世界知名企业在同一平台上,直接参与了全球化竞争,充分利用香港的人才、资金、体制机制等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有力地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
当前,招商局兼具实业经营、金融服务和投资与资本运营“三大平台”,主要业务集中于综合交通、综合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等三大核心产业。截至2016年底,集团拥有总资产6.81万亿元,排央企第一;2016年集团利润总额1112亿元,排央企第二。
香港同样是华润的发祥地。1938年华润在香港创立,近80年来,华润参与和见证了香港的建设和发展,也受益于香港独特的区位优势,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商号发展为跻身世界500强的多元化控股企业。
香港发达的金融服务业使华润筹融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了华润业务的发展壮大。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告诉记者,回归以来,华润先后有7家公司在港上市,目前华润80%的资产已进入上市公司平台,通过上市从资本市场累计获得1400多亿港元的资金,2016年末银团贷款融资余额1037亿港元。华润利用香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规范化运作的监管要求,改善经营机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融资、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了核心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者地位。
今天的中资企业与回归时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当2008年底金融海啸从太平洋彼岸袭来,尽管香港经济遭受严重影响,但香港中资企业却表现得稳如泰山、气定神闲。这背后映衬出的是中资企业良好的管理、坚实的基础、雄厚的实力及非凡的应变能力。
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接受中央媒体集体采访。中国网 戚易斌 摄
造福香港经济 助力繁荣稳定
在港中资企业不仅受惠于香港的发展优势,同时也对香港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特别是香港三大中心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回报香港社会。中资企业已经成为香港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促进力量。
2002年,在香港经济不景气、大学生就业困难之际,华润适时推出“华润带你闯内地”活动,招聘香港大学生加入华润;而后开展“华润助你上北大清华”活动,资助了香港优秀学子赴北大、清华求学深造,促进两地青年交流。
2007年,华润在香港岭南大学设立了“华润奖学金”,用于资助内地偏远地区学生到岭大修读,为内地和香港培养更多的人才。华润在壮大自己基业的同时,始终处处体现自己对香港的承担。
傅育宁表示,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年里,华润作为在港央企,在做好业务工作,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也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在保障香港经济繁荣,促进香港社会和政治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了香港社会各界的尊重。
回归二十年来,香港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香港经济严重依赖四大支柱产业,其中的两大支柱逐渐衰落,出现产业空心化,服务业渐次向内地转移。房价高企、民生维艰等也成为阻碍香港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
基于此,华润提出了“重塑香港业务”的发展战略,加大对香港民生产业的关注力度,增加对香港的投资。一是巩固零售、食品、仓储、出租物业等传统业务,这些领域吸纳就业多、对民生影响大,对巩固香港旅游、贸易物流产业具重要作用。二是寻找机会在港发展地产业务及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华润正在建设香港第一间瑞吉酒店并积极推进长沙湾项目的改造。
“我们还在研究借鉴香港科技园的运营模式,可以在河套地区与中资或港资合资,建立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引入内地创新人才和科研成果,孵化培育,形成商业价值,返销内地市场,为推动香港再工业化贡献力量。”傅育宁说。
融入国家规划 共建“一带一路”
国家在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和设计“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时,均把支持香港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的政策取向。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香港作为中国内地与世界之间“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因此凸显,这将吸引更多中资企业来港发展。
“香港有条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同时,香港在专业化服务方面具备国际优势,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李建红说。他同时指出,香港很多中小企业要走出去势单力薄,可以搭载招商局等央企,雁形出海。
受惠于中国经济向好及国家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中资企业正积极赴港开展及拓宽业务,将内地的金融活水引入香港,并大量吸纳本地人才,提振香港经济与就业市场。未来,在助力香港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历史性机遇方面,中资企业同样大有可为。
李建红表示,招商局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集团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9个港口。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海外港口、物流、金融和园区网络,大都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点位。一个个海外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为“一带一路”再树合作标杆。
2016年,招商局集团吉布提“丝路驿站”试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蛇口模式”第一次在海外落地;中白工业园首发区内基础设施和中百商贸物流园一期工程建设已基本建成;与多哥全面合作务实推进,是集成“中国经验”开发海外市场的重要创举。
“在港中资企业未来应从‘国家所需,香港所长’中找准交汇点,做好与国家战略、与香港发展的对接,连接两个市场,发挥两种资源优势,实现共赢。”傅育宁说。
国际化是中资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傅育宁表示,华润集团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好产品、好渠道”策略的实施,让中国好产品走向世界,让世界好产品走进中国。充分借助香港“超级联系人”的地位,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做出华润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