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左上图 池河镇西苑社区的广场上,村民们在跳腰鼓舞。
右下图 五爱村的密植桑园里,农民在锄草。
经济日报记者 刘 蓉摄
5月18日,驻村工作队队长马本军(左)和村主任钟家刚(中)带领贫困户们栽种辣椒苗。 经济日报记者 刘 蓉摄
五爱村的新气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蓉
清晨6点,伴着清脆的布谷鸟叫声和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一沟两梁间的小山村醒了。“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此时,五爱村的村民胡小平已经在坡上的桑园里采摘了新鲜的桑叶准备喂蚕,谭勇才正挑着秧苗走在田埂上,隔壁的谭友才也借来了黄牛在自家的水田里翻土……
这是五爱村普通的一天。五爱村的年轻人大部分去外地打工了,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
兴产业——
订单农业引进村
“我家今年种了一点苞谷、油菜籽,2亩辣椒。”五爱村村民谭友才说。
“我喂了一头猪,种了半亩辣椒。”村民谭文元说。
“我种了一点红薯、花生,还有1亩辣椒。”村民熊志满说。
村民几乎都种了辣椒,他们说:“这些辣椒是企业签订了合同要订单收购的。”
陕西嘉晟实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五爱村流转了527亩土地,建起了30个日光温室、486个骨架大棚,搞设施蔬菜种植。从那时起,五爱村的村民或多或少、或长或短都给嘉晟公司“做过工”。村民刘代翠承包了8个大棚种蔬菜,“企业负责播种、病虫害防治、销售,我们自己负责日常管理”。刘代翠的3个孩子一个在上大学,两个在上高中。“在企业承包大棚比我们自己种庄稼合算多了。”刘代翠说。
嘉晟公司董事长王华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招收了40多名村民来厂做工,“一年工资有1万元至2万元。五爱村有几个以前是贫困户的村民在这里做工,早就脱贫了”。
嘉晟公司主要从事辣椒酱生产,所以对石泉县的土壤环境、温度湿度等进行过考察,并确认这里适合种植辣椒。“石泉县的生态环境好,土壤、空气、水都没有污染,种出来的都是绿色产品。”王华说。他们和这里的村民签订了辣椒收购合同,既满足了企业的生产需求,也促进了村民增收。
据了解,2016年,嘉晟公司和五爱村村民签订了70亩辣椒收购合同。今年,双方又签订了120亩辣椒收购合同。目前,嘉晟公司的订单已经覆盖石泉县的11个镇、88个村、4500余户,其中贫困户2150户。
建住房——
不花钱住进单元楼
“国家政策好啊!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能从快倒塌的土坯房住进这敞亮的楼房里。”记者第一次见到五爱村村民姜龙兴时,他正在池河镇西苑社区的安置房里和老伴看电视。
姜龙兴说,他们老两口是2016年底搬进新房的。记者看到,50多平方米的一室一厅里洁具、橱柜等一应俱全。“政府帮我们把房子建好、装修好,连窗帘都装好了。”姜龙兴念叨着。
住在同一社区的代仲兰说:“我家是去年农历十一月廿四日搬进新房子的。新房子好得很呢,买东西、看病都方便。”
池河镇党委副书记胡德辉告诉记者,这几年,池河镇为贫困户建起了400套安置房,安置房按照每人不超过25平方米的面积建设,贫困户不用花钱就可以住进新房。池河镇还为不愿搬迁的贫困户进行了旧房改造,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截至2016年底,五爱村共有44户贫困户搬进了西苑社区的安置房。
住房问题解决了,但这里的贫困户农忙时总要回去种地,用他们的话说,“至少口粮不用花钱买了”。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要村民搬下山,住得心安,还得让他们在镇上有活干。“下一步,我们打算利用西苑小区闲置的门面房开一些店铺,再开设一批手工作坊或社区工厂,为贫困户提供创业就业的机会。”胡德辉说。
5月16日,记者在西苑社区的一家便利店里见到了姜龙兴,他高兴地指着门上的大红对联对记者说,“今天中午12点,我家的便利店就开业啦!”便利店是镇政府帮助开的,营业执照都是政府送上门的。“我家的店面有48平方米,政府一年只收我们968元的租金,以后我和老伴就有‘活钱’了。”姜龙兴说。
村民变居民,不仅是住房条件的变化,更是精神面貌的改变。5月14日傍晚,记者在西苑社区的广场上见到了正在组织居民跳腰鼓舞的社区党委书记陆隆俊。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陆隆俊专门请来了腰鼓舞老师帮助居民学习。
“你别看大家现在跳得有模有样,我动员大家跳舞可是花了好大的功夫呢!”陆隆俊说,刚从山上搬下来的村民大都性格内向。他安排社区妇委会主任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才把居民动员起来成立了腰鼓队。
多举措——
扶贫要有好办法
“五爱村对扶贫对象进一步核实后,初步确定贫困户40户,贫困人口99人,其中包括一般贫困户18户56人;低保贫困户18户39人;五保户4户4人……”5月16日,驻村工作队队长马本军在村委会办公室领着村干部们整理完精准扶贫的资料时,已经是晚上10点了。
马本军是石泉县政府办公室派驻到五爱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今年3月份,他和3位同事的办公室从石泉县城搬到了五爱村村委会,开始了他们的驻村工作。工作队住的房子在一块坡地上,四周种满了大蒜、萝卜、葱等。“我们种了点试验田,先种下去看看收成怎么样,再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作物推广给村民。”他说。
五爱村的贫困户大多住在山上,山高路远,居住分散。为入户调查,工作队常常要走4小时至5小时的山路。他们白天入户确认贫困户资料,晚上回到办公室整理数据。此外,让他和同事时刻牵挂的,还有村党支部对面的3个大棚。
工作队几乎每天都会和村干部一起去棚里看看辣椒的长势。“我们特意请来了技术指导,生怕辣椒苗长不好影响收成。”马本军说,这些辣椒苗是工作队为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统一培育的,这样就可以解决农户分散种植导致的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
5月17日,马本军高兴地对记者说:“天气预报明天有雨,辣椒苗可以移栽了。我这就通知贫困户们明天来栽辣椒。集体移栽可以让种植能人现场指导种植技术,大家边干边学。这是合作社流转的土地,贫困户来这里干活,一天能领到80元至100元。”
“你这个慢性病不属于国家规定的大病,通过新农合就可以解决。”这两天,马本军和村干部到村民李菊衣家调查。李菊衣此前递交了贫困户申请表,可她的家庭收入超过了贫困标准,但70多岁的李菊衣有点想不通。马本军就拿着宣传单,为她逐一讲解。
记者到五爱村的半个多月里,看到工作组和村干部们周末从未休息过。他们说这是“常态”,脱贫攻坚不就是这么干出来的吗?马本军13岁的儿子今年上初二,他只能在工作结束后给儿子打个电话。“我这个爸爸当得不合格啊,但扶贫任务艰巨,一线的扶贫干部都这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