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访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强

中国新闻来源:新华网 2017年03月07日 13:1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李灿 陈刚 徐寿泉 田雪亭)关注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也是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在新的形势下,江苏在改善民生上有哪些新的追求和办法?带着这个问题,新华社、新华网记者联合采访了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强同志。

  记者:我们注意到,去年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主题是“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鲜明提出了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请问这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李强:今后五年,江苏全省上下肩负的最重要的使命,就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江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责任让全省人民更加富裕、日子过得更好。这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上世纪80年代,小平同志正是以苏州为例证,提出了小康目标的内涵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为我们勾画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美好蓝图,把“百姓富”作为重要内涵。可以说,江苏的老百姓口袋鼓不鼓、日子过得好不好,是检验小康成果的衡量标准。我们明确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我们讲聚焦富民,就是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方向,都要在富民上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加集中。当然,富民并不仅是增加群众的收入,还要顺应民生需求新变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您刚才提到老百姓的口袋,我们也了解到,江苏提出要让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个口袋”更加充实,而且老百姓的口袋是放在第一位的。江苏在增加居民收入、充实老百姓口袋上有哪些实实在在的招数?

  李强:充实“三个口袋”,最难、最急迫的确实是老百姓的口袋。去年江苏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2万元,这个绝对值在全国算比较高的,但我们也清楚,相对于江苏的经济体量,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还不高,这也说明在富民上还有很大潜力。我们分析江苏居民的收入构成,近60%是工资性收入。但如果单纯给职工涨工资,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工资的背后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影响收入水平。重点要把产业升级和提升就业质量结合起来,强化技能培训,大力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技能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增加工资性收入。当然,群众致富最大的潜力在创业。依靠创业提高居民经营性收入,是最现实的路径。现在江苏群众创业的氛围比较浓,特别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创业门槛不断降低,创业领域持续扩大,去年全省新增私营企业50万户、个体户78万户。我们要在创业上重点发力,充分调动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各类社会群体依靠自身努力和智慧创造财富。前不久,我们制定出台了一个“富民33条”,也就是《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创业就业、农民致富、重点群体激励、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含金量很高,很多是具有突破性的。比如,扩大创业补贴范围、扩大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等等。在富民的问题上,我们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就是城乡低收入人口脱贫攻坚战。我们把脱贫的标准定在人均年收入6000元,按这个标准全省还有近200万人没脱贫。这个任务很重,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确保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江苏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记者: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也是富民的重要内容,江苏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上有什么安排?

  李强:公共服务实际上也是“隐性财富”,教育、医疗、养老等这些公共服务保障好了,就可以减少居民在这方面的支出,也就提高了收入的含金量。一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建设标准,科学确定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和覆盖人群,努力实现布局优化普惠可及。另一方面,解决好民生热点问题。比如上学的问题,学业负担重、校际差距大等问题依然突出,距人民满意还有距离。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公平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看病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矛盾仍然最突出,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下沉,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养老的问题,江苏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21.36%,老龄化程度高。养老不仅是家庭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是一项公共事业,也是一个潜力大的产业。要强化居家养老基础性地位,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保障作用,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医养融合发展,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努力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记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江苏在保护生态、环境治理上一直抓得很紧,具体有哪些办法和举措?

  李强:江苏人多地少,经济体量大,环境容量小,这样的省情实际决定了生态环境已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随着人民生活改善,有房有车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有好的环境,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去年底,我们以落实中央环保督查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部署开展了“263”专项行动,即两减,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减少落后化工产能;六治,治理太湖水环境、生活垃圾、黑臭水体、畜禽养殖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环境隐患;三提升,提升生态保护水平、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环境执法监管水平。目的就是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解决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打好治气、治水、治土攻坚战,力争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性好转。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没有退路。这项工作,我们是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的,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实体运行、定期督查推进,加强社会监督,确保问题解决、行动落地见效。特别是交给了省主要媒体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请他们明察暗访,对各地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曝光。应当说,这种媒体监督的倒逼很有成效,被曝光的地方压力很大,基本上都是当天晚上研究整改措施,第二天一早就去抓落实推进。

  记者:江苏正在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困难、化解矛盾,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据了解,这项活动是您亲自倡导开展的,请问您是怎么考虑的?

  李强:去年11月,我分别向泰州、宿迁市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建议,开展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把每家每户和每个企业的情况都摸清楚,把扶贫工作、富民工作和服务企业工作做得更加精准、扎实。之后,这两个市分别启动开展了“百团千村万企大走访大落实”和“三进三帮”活动,各方面反映和效果比较好,我们感到有必要在全省推广。前不久,在我省开办的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我们请了10个县(市、区)委书记,专门介绍了开展大走访活动的情况。他们的发言有做法、有体会、有思考、有故事,说明这项活动真正是在面上开展起来了。党员干部走到群众家里和企业厂房车间,拉拉家常,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群众和企业非常欢迎,干部受到了教育。开展这项活动,我们总的出发点,就是想掌握和了解现在老百姓、企业在想什么盼什么、有哪些困难,怎样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看到真实问题?怎样在新形势下把密切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氛围搞得更加浓烈,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各方面工作落实?应当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上的问题我们并不太担心,但能不能真正做到“全面”、消除死角和盲点,能不能达到“高水平”,把短板补齐,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还需要做过细的工作,特别是要关注解决好群众“一枝一叶”的问题。因此这项大走访活动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做到全面覆盖,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对所有城乡居民家庭和企业都要走访一遍,做到一户不漏、一企不落。几个月实践下来,大家都感到,这项活动不仅是改进作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而且已经成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方法和载体。当然,目前的工作和成效都还是初步的,我们将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抓下去,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抓出老百姓和企业认可的效果,抓出党员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抓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两聚一高”注入新的动力。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