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近日,一篇名为《老外不用考试上清华?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清华新政让中国考生欲哭无泪》的帖子备受网友关注。记者调查了解到,该帖提到的“清华新政”为近日颁布的《2017清华大学国际学生(本科)招生简章》,其规定从今年开始,所有具有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都将施行“申请-审核”制。而以往所有申请清华本科的国际学生,都需要先参加4至5个科目的考试,然后再加试或者面试后录取。
施行“申请-审核”制,真的意味着降低录取门槛吗?如何甄别近年来国内为躲避高考压力而出现的曲线“移民”?2月17日,本报记者就公众质疑问题,第一时间采访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
“申请-审核”制考查面更广
记者注意到,公众目前对此新政最大的质疑就在于,是否意味着降低了录取门槛。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新政并不意味着降低了录取标准。相反,在采用“申请-审核”制后,考核维度更丰富、考查面更广,难度不降反升:“‘申请-审核’制主要有网上申请和综合测评两个环节。学生首先要通过系统真实完整地提交申请材料:包括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国际学生招生相关材料和证明,已有的国家/地区统一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单或国际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业成绩,各国主要高校所要求的笔试成绩,获奖证书、其他大学录取通知书等辅助证明材料和HSK(汉语水平考试)成绩等,清华将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匿名评审,并经过严格面试等综合考核环节后,最终择优确定录取名单。而对于设计学类、美术学类的学生,还需要再进行专业加试,以此保障生源质量。”
“拿外国护照,就能免试上清华”是误读
近年来,为躲避国内高考压力,有部分中国籍父母选择在国外生子或移民,以此获得外籍身份,但却在中国成长、生活,接受中国基础教育。
这也正是公众质疑的另一焦点——当同龄人为高考奋战时,这些人是否会受惠于此新政,拿着外国护照就能免试上清华,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教育不公?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在要求学生提供的材料中,对此已有甄别措施,如《教育部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就对移民作出“自2010年起,来华留学申请人必须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学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以入境和出境签章为准)”。
此外,该校还要求申请学生必须提供已有国家/地区统一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单或国际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业成绩,且将各国主要高校所要求的笔试成绩,包括但不局限于SAT、AP、A-level、各国高考成绩等作为重要录取和考核依据。而对于外界普遍认为门槛较低的HSK成绩,只将其作为基本依据来参考。
该负责人还透露,今年清华在国内的本科招生录取规模,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维持在3300人左右。而国际学生招生名额与往年持平,不挤占国内学生名额。
“申请-审核”制为各国招收国际学生的通行做法
据了解,2017年清华大学共有19个院系39个专业向本科国际学生开放。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以往施行笔试考核时,部分考生会因为距离、时间等因素放弃来清华参加笔试。而今年新政实施后,预计报名人数有所增加:“在录取总人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录取率会进一步降低,通过优中选优,本科国际学生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结构也会进一步优化。”
此前,清华招办主任刘震也曾表示,清华首次采用“申请-审核”制录取本科国际学生,一方面可以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入学申请接轨,一方面也能有效地避免采用同样的试卷测试所有国际学生,而导致的信度效度缺失。
对此,有教育专家指出,一定的留学生比例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实行“申请-审核”制也的确为当前各国招收国际学生的通行做法,重要的是要把好入口关,从制度设计上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本报北京2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