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人们共同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任新民院士送行。任新民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2月12日因病离世,享年102岁。
任新民同志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领导和参与了我国最早的液体导弹的研制工作,并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此后,他先后担任我国首颗试验通信卫星、首颗实用通信卫星、首颗气象卫星等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因其对中国航天的卓越贡献,他和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并称为 “中国航天四老”。
一生只一事 兹事太重大
任新民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在总结自己一生的主要成就时,他说过:自己“一辈子就干一件事”,“研制了几枚火箭,放了几颗卫星而已。”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30岁时,他考取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后获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8年9月,美国布法罗大学第一次聘任中国人为讲师,他就是任新民。执教还不到一年,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任新民毅然辞去美国的大学教职,辗转回到了祖国。
1955年,任新民进入新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与钱学森共同开展火箭研究,中国航天事业也从此起步。
1958年,我国在苏联的援助下,开始第一枚液体导弹的仿制工作。尽管已经有了全部的资料,任新民依然坚持,不仅要引进一枚导弹,而且要建立起一整套的航天工业体系。
正是因为任新民的坚持,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专家全部撤走之后,中国人依旧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了液体导弹,并以此为基础,一步一步研制成功了自己的运载火箭。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迈出了进入太空的第一步。
记者:创业的哪个阶段是您最开心的?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任新民院士:331工程。
任老口中的331工程就是我国首次发射地球同步轨道通信试验卫星。当时,火箭要把卫星送到36000公里高度轨道,比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轨道高几十倍。面对这样的挑战,任新民感到的是激动,甚至是快乐。
为了达到这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任新民力主研制效率更高的液氢液氧发动机,1984年4月8日,配备了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送入太空。
任新民先后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气象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从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到未来的载人空间站,中国航天发展的每一步,依旧是晚年任新民最大的关注。
任新民的女儿 任之翔:父亲他这一辈子,最高兴的就是干了自己愿意干得事儿,而且干成了。就是他有自己的信念,就是以国为家。因为有了国才有家。
开创我国的液体导弹事业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当时中国的国力还很差,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而航天事业也是一张白纸。已经在美国担任大学讲师的任新民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毅然回到国内,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我们找到了从那时起就和任老是同事的王桁老人,他今年也已经83岁了。
1958年,已经回国工作近十年的任新民开始参与我国第一枚液体火箭的研制。由于条件艰苦又缺乏经验,中国人液体火箭只能从仿制前苏联现成的型号开始。当时曾和任新民一起工作的王桁说,苏联专家给的资料很齐全,大家本觉得工作可以很顺利地开展下去,但任新民一下子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火箭发动机专家 王桁:我们的发动机出来了以后要做实验,去试车,苏联恰恰没有给我们试车台的这些资料,他(任新民)一看很着急,就问苏联专家,苏联专家说你们可以到我那去试啊,任老总说这不行,那就是我永远就受你管了。
在苏联专家眼中有点执拗的任新民铁了心要造中国人自己的发动机试车台,但国内却是一没技术二没经验。任新民想了很多办法,甚至去找来做过飞机发动机试车台的技术人员参加攻关。最终,这条路,走成了。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火箭发动机专家 王桁:最后我们这个试车台,按时设计完成,按时建设完成,他用这个已经有的发动机做了检验,全部完成。这件事情应该说是咱们中国人自力更生的一个体现吧。
这座标志着中国火箭事业开端的试车台,如今依旧屹立在北京郊区的试验场里,包括我国第一枚远程战略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的发动机,都是在这里经历测试走向发射场。在这里,任新民和那一代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从仿制液体火箭开始,中国人开始了迈向太空的征程。
执着于火箭的“最强心脏”
务实、坚定,一旦认定谁也拦不住,这是很多人对任新民的评价。上世纪7-80年代,任新民就坚持发展我国的新一代火箭动力系统,甚至不顾有人对他“偏心”的指责,为今天中国运载火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用液氢液氧燃烧来给火箭提供动力,这是人类已知的效率最高的化学火箭推进剂组合。任新民就告诉大家,要成立专门的小组对氢氧发动机做预先研究。刻苦攻关了几年,这个小组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这就是我国发射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任务。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火箭发动机专家 王桁:要打同步定点通讯卫星。这个火箭的轨道比较高,3600公里,我们就在这个项目上,正式提出来,我们要用氢氧发动机来满足你们的要求。
然而当时,这个先进的发动机的使用却遭遇了阻力。有人建议,依然使用原有的常规燃料,也能把卫星送到预定高度,这样更成熟稳定。任新民却力主要使用效率更高的氢氧燃料,这样的态度,有些人就觉得,任新民对氢氧发动机的项目偏心了。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火箭发动机专家 王桁:他实事求是,不理这茬儿。如果用我们这个(氢氧)发动机的话,它的运载能力大概要到一吨以上吧,1400公斤。用那发动机(常规燃料),最大运载能力900公斤。那就要看卫星了。
最终,因为首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设计重量超过了900公斤,性能强大的氢氧机在这场关乎中国火箭动力发展命运的博弈中胜出。这型采用中国人自主研制的氢氧发动机的火箭,就是今天能够把中国航天器送上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而以此为起点,我国的氢氧发动机已经成为托举我国未来航天任务的关键。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火箭发动机专家 王桁:“长五”要打这个空间站,它中间是氢氧发动机就一级,再加上助推它可以把空间站给打出去,如果不用氢氧发动机,你中间用别的发动机不管是什么发动机,上面还再加一级才能够打出去,那个都是不先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