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铸就我们民族的精神航道——写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

中国新闻来源:新华社 2016年10月19日 00:1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五)这些名字,我们或许不太熟悉,但重温他们的故事,却每每让人震撼:

  郑金煜,17岁,红四团通讯员,过草地时饿得走不动路,被战友们绑在马背上前进。“在政治上我是块钢铁,但是我实在是不行了,我坚持不住了,我要死了,我看不到革命的胜利了。”说完临终遗言,他牺牲在了走出草地的前一天。

  姜秀英,24岁,红四方面军藏族女战士。翻越雪山时,她的脚趾被冻坏了,为了跟上行军队伍,她从老乡家里借来斧头,砍掉溃烂的脚趾,简单处理后继续前进。

  陈树湘,29岁,红34师师长,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在湘江边激战四天五夜,最后因弹尽粮绝、腹部受伤而被俘。在押解途中,躺在担架上的他撕开伤口,把肠子掏出来拧断,慷慨就义。“断肠英雄”的事迹,至今流传。

  更多的红军战士,他们的名字已经难以寻找,他们的事迹也难以还原,唯山河记取,唯天地见证。他们的精神,早已汇入了长存的浩气之中,与国家民族的脉搏一起,永恒跳动。

  “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长征锻造了一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因为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如磐石,红军战胜了常人看来不可战胜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人间奇迹。多次与共产党“交手”的张学良感慨,共产党、红军信仰他们的主义,即便是普通士兵也是如此。曾跟随红军长征的英国传教士薄复礼,在《神灵之手》中这样描述,“这些被国民党称作土匪的人,实际上是坚信马克思主义并实践着其原理的人”。

  长征精神是什么?是为掩护中央红军,红34师死守湘江阵地的壮烈与卓绝;是宿营地的篝火旁,用法语唱起《马赛曲》、用德语背诵《共产党宣言》的乐观与豪迈;是瞿秋白神态自若走向刑场,对着枪口坦然说“此地甚好”的从容与坚定;是陈毅转战粤赣边在大山中坚持游击战,笑称“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信仰与信念。长征精神,在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保障后勤的“金色鱼钩”上闪耀,在怀着对胜利的无限渴望留下来的“半截皮带”上刻印,在临死前托付给战友的“七根火柴”上熊熊燃烧……

  长征精神是什么?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是中国革命史中至为关键的一环,信仰的锤炼,意志的锻造,激荡着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出发,出发!向着理想豪迈进军。前进,前进!信仰支撑我们前行。胜利,胜利!未来终将属于我们。“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长征展现出信念的力量、意志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路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六)在四川省通江县沙溪镇的红云岩上,有一幅巨大的石刻标语——“赤化全川”。字高5.5米,远远之外也清晰可见。

  沿着漫漫征途,红军将士留下了很多这样的石刻标语。仅川陕根据地,就保留下4000多条。在群山怀抱、万谷之巅,一个个壮怀激烈的口号,如同深藏在岩石之中的呐喊;而长征携带的精神基因,也如石刻一般,镌刻在一个民族的心灵。

  长征尚未结束,鲁迅就向陕北发去贺电,“你们的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也感慨,那些被国民党污为“土匪”者,“应当是中国的光荣”。将这支队伍的跋涉放到中华民族的心路历程中,才更能理解长征之“光荣”。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百年陆沉、神州凌夷,中国人精神之苦闷,与国运同调。“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长征精神,回应了太平天国的抗争、维新志士的喋血、辛亥革命的壮歌、五四青年的呼喊,回应了一代代仁人志士面对民族独立和强国富民两大历史任务的不懈奋斗。长征路上的红军将士,让人看到中国人有如此豪迈的气概、如此坚强的信念、如此壮烈的牺牲,让人看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曾赞叹,“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来讲,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

  “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次远征,能像长征这样,鼓舞亿万人们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奋斗,指引一个5000年历史的民族向着复兴不断前行。

  从争取国家解放、民族独立的伟大抗争,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光辉岁月,从开启改革开放的壮丽征程,到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程,对于中国而言,这始终是一段“在路上”的征程。黄土高原上的延安、白山黑水间的油田、荒漠戈壁中的航天基地、南海边崛起的新城、奥运五环闪耀的北京……在“长征”中播种,在“长征”中收获,80年来,长征这一精神的源流,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导引出一幅现代中国的精神画卷。

  时间播下种子,有些会发芽,而有些不会。长征正是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这片大地上生根发芽、结出硕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我们总能看到长征的精神基因,总能从80年前的那次远征中,坚定我们信仰的主义、确认我们秉持的价值。

  长征这一座精神的丰碑,矗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近些年,那些所谓的“重新发现”、所谓的“揭秘解密”,不过是打着种种旗号的历史虚无主义,他们无视人类精神的力量,更无意发现人类心灵的秘密,让精神庸俗化、让历史碎片化。唯有把长征放入历史的、民族的、精神的大江大海中,才能发现,这一远征拥有怎样的分量、蕴含怎样的价值、孕育怎样的未来。

  (七)相比空间上的征程,时间里的征程,更耐人寻味。以1921年和1949年为界,中点是长征中的1935年;以1978年和2049年为界,中点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的2013年。这是一次新征程的开启——

  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进入新常态,没有一个胜利“立等可取”。利益格局分化、社会转型加剧,如何治理13亿人的大国?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技术革命一日千里,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国际秩序深刻变革,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应该肩负怎样的责任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是“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坚定不移走出来的英雄史诗。当前,中华民族踏上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如果说,80年前的那次远征,是精神的壮歌、信仰的迸发、价值的磨砺,那么,今天行进在新长征路上的共产党人,更需要精神的支撑、信仰的坚守、价值的导航,更需要以长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守护不变初心。

  回望长征问初心,80年过去,我们是否还有长征中那样改写历史的豪情?杨成武将军认为:“许多红军战士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英勇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业。”尽管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何地结束,但红军将士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信仰的引领,让一切艰险皆成淬炼,一切磨难皆成锻造。

  让我们传承这不息的基因,激荡信仰的力量。新的长征路上,少了围追堵截、战火烽烟,少了枪林弹雨、生死考验。然而,这里仍然弥漫看不见的硝烟,仍然充满不可知的挑战。面对繁重的任务,能否挺起脊梁、敢于担当?面对利益的诱惑,能否站稳脚跟、不改初心?当少数党员干部信仰流失、价值错乱、行为失范,我们更需要鼓起信仰的风帆,为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执着追求、坚定前行。

  回望长征问初心,80年过去,我们是否还有长征中那样创造历史的能力?1935年5月,红四团在天降大雨的情况下,创造一昼夜山路行军120公里的纪录,一举夺下泸定桥。1999年,有人带上干粮在宽敞的公路上,试图复制这一行军,费尽全力也慢了整整一天。四渡赤水期间,一个13岁的红军小战士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他翻山越岭,拼命追赶,历经三天三夜重回大部队行列。意志的力量,让他们克服生命的极限,创造人间的奇迹。

  让我们传承这不屈的意志,续写全新的奇迹。新的长征路上,没有雪山沼泽,没有天险阻隔,但一样布满暗礁与荆棘。深水区的改革阵痛、转型期的两难烦恼,多少思想的桎梏需要打破、多少利益的羁绊需要挣脱。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新发展理念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之路已然确定,民族复兴曙光在前,正需要我们鼓起精神、闯关夺隘。李大钊曾说,“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曾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长征永远在路上。以理想为魂,以信念为魄,在长征中纪念长征,在奋进中继续奋进,才能挺立起精神的脊梁,跑好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

  (八)“黑夜沉沉,朦胧的黎明前时分,遥望辽阔而古老的亚细亚莽原上,一条觉醒的金光四射的巨龙在跃动、跃动……”

  如果说长城是传统中国的核心意象,那么在现代中国,居于核心位置的无疑就是长征。理解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与心灵史中的结构性作用,就能理解为什么在8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需记取长征、纪念长征。

  10月17日,以“长征”命名的运载火箭搭载着航天员,开始了中国人的又一次太空探索;10月24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就要召开,全面从严治党继续发力,一个政党在新长征路上再次整装出发。

  空间的征途,向星辰大海挺进;时间的征途,向民族复兴迈步。长征胜利80年,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息,始终在“向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走过80年,我们党仍有创造历史的能力;走过80年,中华民族仍有昂扬奋发的精气神。

  在这条继往开来的道路上,让我们面向未来,永不止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