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网络媒体走转改】卢氏:山区种连翘“撬”动贫困

中国新闻来源:映象网 2016年10月16日 11:2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映象网快讯(记者 王芳菲 文/图)“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脚不干。”这句话,是形容三门峡卢氏县境内水峪河的。从卢氏县城向东南方向沿S322行走,山势顿时狭窄,便进入了水峪河。

  水峪河两岸夹山,流水潺潺,最窄处仅有二三米宽。两边高山,多生崖柏冬青,一湾碧溪潺潺流淌,游鱼细石,清晰可见。在公路未通之前,这里无路可走,条件恶劣。因河水丰沛,就连进出货物都须肩挑背扛,封闭艰苦可见一斑。

  而八十多年前的冬天,曾有一群衣衫单薄的小战士穿着草鞋,淌着冰水经过这里急速行军,他们都来自“童子军”——红二十五军。

红军用白石灰书写的“杀上前去”在现在红字的下方

  红军用白石灰书写的“杀上前去”在现在红字的下方

  一路西行“杀上前去” 跨山淌水绝不退缩1934年冬天,红十二五军近3000名将士,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实行战略转移。他们一路血战,千里西征,连续冲破敌人多道封锁线,于12月3日进抵卢氏。这里一片深山老林,地形隐蔽,成了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的理想取道之地。

  12月5日早晨,红军主力从叫河出发,沿着“七十二道水峪河”的深山峡谷继续西进。

  行军途中,情势紧张,副军长徐海东为防止敌人从两岸高山伏击,亲率先遣队,分由李金德、吕清两位连长,各配7挺机枪,率部沿文峪两边山头行军。先遣队居高临下,充当开路先锋,掩护着主力部队顺沟前进。

  沿着红军走过的道路,采访车在山谷中停下,一块石壁向记者们讲述了一段故事。

  据卢氏县委党史办负责人李永安介绍,途经水峪河时,红军在河岸石壁上用白石灰写下“杀上前去”大字标语,以鼓舞士气。80余年过去了,原来的字迹风雨剥蚀,模糊不清。再加上修建公路抬高了原来的地面,所以在石壁的下方,仅隐约可见一个白色的繁体“殺”字。

  如今,当地政府为了传扬红军精神,又重新在原标语的上方刻字,并刷成醒目的红色。从此经过,看到鲜红的四个大字,立即能感受到红军战士当年的雄壮气魄,他们为争取革命胜利,绝不退缩!

卢氏是全省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县,是全省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

  卢氏是全省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县,是全省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

  脱贫工作充满挑战 “五个一批”解决难题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西南方向,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人口37万。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县。地处深山,为红军的转移提供了绝佳的地势。但如今,夹岸高山,深山老林都成了卢氏百姓摆脱贫困的天然“障碍”。据介绍,过去的卢氏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找对象也难,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在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战略中,卢氏县被确定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省“三山一滩”扶贫工作重点县。是全省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三门峡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卢氏县域内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全县有1万余户群众还居住在偏僻边远的深山区,组与组、户与户之间相距较远,深山独居户、散居户较多,俗语称“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五六户,少则一两家”。截止6月30日,卢氏县共识别出贫困户19645户63134人,贫困发生率18.9%,与2015年底的17283户56346人相比,净增加2362户6788人。村民居住偏远分散,给脱贫工作带来不少挑战。

  为了达到2019年全面脱贫的目标任务,卢氏确立了包括“生产脱贫”“异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社保兜底”的“五个一批”脱贫计划。而在“五个一批”的脱贫计划中,第一个着力点就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