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重走长征路 领悟长征精神 勇做新长征路上的探路人

——“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活动综述

中国新闻来源:央广网 2016年10月01日 21:5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贵州站,板桥镇农村淘宝电子服务站。(央广网 王赫迪摄)

  贵州,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通过“文化引领、开放带动、城乡统筹”三大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环境攻坚和扶贫攻坚”两个攻坚;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按照“上下联动、全面覆盖”的要求,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整合村(社区)干部和驻村工作组力量,确保深入每一个贫困村,遍访每一个贫困户的方式扶贫;在遵义市湄潭县,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交上了高分值的茶产业转型升级“湄潭答卷”;在遵义仁怀市,茅台镇的酒香打开了贵州对外开放的形象和“窗口”;在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现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运行体制,经过20年多年的艰苦创业,逐渐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四川站,龙门乡灾后重建村貌。(央广网 杨莉莉摄)

  四川,灾后重建脱贫致富是关键。在雅安市芦山县红星村,通过“家庭农场“、“借鸡生蛋”等产业帮扶项目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在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借力红色文化资源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再通过农旅融合模式,让当地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农民腰包渐渐鼓起来了;在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经过三年的努力,龙门乡境内220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逐步完成,全乡31个新村聚居点逐步完工入住,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在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乡,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修通“通天公路”,不止方便村民上山下山,还带动了达瓦更扎景区的发展帮助老百姓增加收入;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村主任带领全村种出“高原玫瑰”,“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帮助老百姓增收,老百姓感慨: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甘肃站,平凉市崆峒区厦门颉岭村的肉牛养殖业(央广网 张佳琪摄)

  甘肃,在兰州市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当地主要开展保税加工、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等业务,着力引进“两头在外”的加贸工企业,打造“一带一路”上的黄金枢纽港;在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沈家岭村,当地政府对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了改造,探索乡村红色旅游新路子,同时加快富民产业的培育,探索“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新途径;在白银市会宁县韩家集乡周湾村,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帮扶队形成了“全膜种植打基础、特色种植抓示范、牛羊养殖股腰包、劳务经济增收入”的发展思路,按照“1+N”产业增收模式,实现稳定脱贫。在平凉市静宁县界石铺镇“历史文化名村”继红村,村委两班子按照“一元主导、多元增收”的产业格局,带领全村群众发展果品产业,走出了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村是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达到了稳步脱贫。在平凉市崆峒区峡门颉岭村,当地政府通过“削山造地”的方法,完成搬迁安置和改善基础设施,并且通过“一牛二林三草药”促进产业增收,实现稳定脱贫奔小康的目标。在庆阳市华池县南梁乡,南梁红色旅游小镇的“梅家豆腐”名声远播。在庆阳市环县木钵镇高寨村,2012年以来,依托“双联”和扶贫攻坚的合力推进,通过有效修建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培植富民产业,铺就了农民致富新路子。

  陕西站,灾后重建对受灾群众实行统一搬迁到新居。

  陕西,在铜川市耀州区,由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薛家寨革命旧址等构成了红色旅游路线,使当地经济步入飞速发展期;在延安市洛川县洛阳村,“洛川苹果”名声在外,农民苹果种植面积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亩收入1.3-1.8万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1.4万元,其中95%来自苹果;在延安市延川县,因2013年夏季强降雨的灾害,万余居民的窑洞和住房倒塌严重受损,延川县对受灾群众进行统一移民搬迁,就地就近重建4228户新居;在延安市吴起县,林草覆盖率达到72.9%。农民退耕还林后,有了可靠的粮食供给,还有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退耕还林钱粮直补到户。

  用脚采访 用笔还原 用心感受 用情报道

  央广网记者张海振

  8月23日至9月29日,从江西出发,到湖南、到贵州、到四川、到甘肃、到陕西结束,历程6站。这一路走来,网媒记者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倾听老百姓的声音,用文字记录故事,用图片展示变化、用镜头呈现真相。从当年红军经历的生死抉择,到长征途中的温暖故事,从灾后重建到脱贫致富,一路上记录着、感动着、传播着。江西日报手机网在报道中描述江西站采访记者张海振“左手拎着三脚架,右手扛着摄像机,每次见到他,他都是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这两天,江西毒辣的太阳把他彻底晒成了“黑仔”。他一人白天负责摄像、采访,晚上回去还要剪素材、写稿、配同期声,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一两点”。中国网信网在报道中描述四川站采访记者杨莉莉“看到村口坐着的老人,便主动与老人聊天,老人家里的收入状况,村里种的地,都是她关心的问题”。

  “走转改”的意义,在于让网媒记者走出办公室,走下去体会,俯下身感受,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双手触摸温度,让笔下的文章“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通过这一次采访,让90后的网媒记者,对于长征历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于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新闻报道有了更接地气的感受,勇做新长征路上的探路人!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