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从红色圣地到多彩之城:红军长征落脚地延安发生历史巨变

中国新闻来源:新华社 2016年09月28日 10:4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社西安9月28日电(记者陈晨 刘彤)国庆节前的一个傍晚,送走最后一拨客人,45岁的农家乐老板张兆飞沿着屋后的小路爬上山顶,享受一天中最闲适的时刻。在山上眺望,黄土高原的满目苍翠之中,已有星星点点的红叶爬上枝头,古香古色的铁边城古城尽收眼底。

  “咱一个给别人打了半辈子工的农民,现在也能当上老板。搁在过去真是不敢想,不敢想!”张兆飞喃喃自语。他的“农家便饭”餐厅就开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虽是只有4张桌子的小店,但生意还算红火。开业刚满1年,就已收回了成本,他还在老家农村包了3个鱼塘为店里直供生鲜。

  铁边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的首站即在这里,但此时的铁边城早已衰败,贫穷而闭塞,千沟万壑之间甚至难见几片绿色。

  81年过后,当年贫瘠的黄土高原小城早已换了人间。依托长征落脚地的“名片”和丰富的文物古迹资源,近年来,铁边城镇发展起古镇旅游,年均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全镇1.93万人口中,有5千人和张兆飞一样吃起了旅游饭。依靠移民搬迁和产业扶贫,当地人均收入突破1.7万元。退耕还林让这里的林草覆盖率达到75%,昔日一起风便“飞沙走石”的黄土高原变成了俏丽的江南模样。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铁边城,更发生在延安的山山峁峁之间。作为延安的标志,宝塔山最能见证这座中国革命圣地的历史变迁。

  延安革命纪念馆内1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了上世纪30年代延安城的影像:延安宝塔孤零零站在荒凉的山顶,延河边的老城破旧不堪。如今,宝塔山依旧矗立,只是山下的景象换了模样: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马路向远方延展开去。山梁披满绿色,黄土高原却难见黄色。

  近年来,作为长征的落脚地,延安开始了小康路上的新长征:发展红色旅游、扶持绿色产业、加快黑色能源经济转型……红色圣地正在变为一座多彩之城。

  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来自湖北的游客谢莉一家到延安来了一次红色之旅。3天假期里,他们走进枣园、杨家岭、凤凰山,在革命先辈住过的窑洞中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

  “看到当年革命先辈居住生活的艰苦环境,又看到现在的延安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我会告诉孩子,要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谢莉说。

  在共有445处革命遗址的延安,这样的“心灵之旅”每天都在上演。

  延安的沧桑巨变,也在一组数据中得到显现:

  多年的退耕还林,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延安城的主色调由黄变绿;

  面对能源价格“跌跌不休”,延安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动力由重驱轻,不再是“油主沉浮”。到今年上半年,当地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35%;

  通过精准扶贫补齐发展短板。“十二五”期间,延安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44.7万下降到2015年的9.88万,贫困发生率由28.97%下降到6.4%。10万人搬离山体窑洞迁入新居……

  作为土生土长的延安人,张兆飞对延安的变化深有感触。“我生活的变化就是延安的变化。”他感慨地说,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很多游客因此来到铁边城、来到延安,自己也时常和农家乐的外地客人讲起红军的故事。

  送别客人时,张兆飞与不少人做了一个10年之约。“等长征胜利90年时你们再来延安,这里一定会更美好、更富裕!”对此,张兆飞充满信心。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