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党之典 民之庆】曹凯:开掘延安精神的富矿

央视网报来源:央视网 2016年06月27日 12:0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曹凯老人

曹凯老人

  央视网讯(记者 王甲铸)安塞县城往北,半山坡上有一处安静的院落,抬头仰望,葱绿的山坳间,黄色的围墙中,“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耀眼醒目——这里就是“曹凯延安精神教育基地”。

  88岁的曹凯精神矍铄,从县城街道一路步行上院子,双手背在身后,缓步不停,大气不喘。

  离休后的20多年里时间里,老人一直如此,不经意间已走过15000余公里行程。

  延安精神被淡忘了

  出生于1928年的曹凯,16岁参军,1948年入党,见证了新中国从无到有的一步步崛起。

  在部队时,他英勇作战,多次立功受奖。转业到地方后,先后担任过乡长、区长、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延安地区南泥湾油矿党委书记兼厂长、延安党校理论教员讲师等职,1991年离休。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曹凯对很多事看不惯。“有些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就比如说浪费,说不吃就不吃了,倒掉,政府干部中有一些也是一样的,腐败就出来了,许多娃不知道什么是延安精神,不知道现在的日子是怎么来的。”他说。

  曹凯深切地感受到,作为革命精神的传家宝——延安精神被许多人忽视了、淡忘了。

  这位老革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说,延安精神不能丢,一定要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青少年。

  于是在办完离休手续后,曹凯主动请缨担任了安塞县关工委副主任和革命传统教育宣讲团团长,踏上了延安精神的宣讲征程。

  说延安故事 扬革命精神

  1991年,安塞县中学准备举办一场报告会,曹凯受邀为千余名师生讲了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这是他的第一次宣讲,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曹凯走上了宣讲延安精神的漫漫征途。

  为了获得更加翔实的资料,他先后自费奔波于西安、北京、上海、山西等地,踏访革命纪念馆,走访老红军。“井冈山、韶山、北京,这些地方我都去过,还去了多次,”曹凯说,他手头掌握的资料,很多连纪念馆里都没有。

  毛主席曾率领党中央在延安转战十三年,可以说,陕北处处都是革命遗址,都都可宣讲的延安精神素材。

  曹凯说,也因为如此,他的宣讲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地点调整内容。在招安、高桥就讲刘志丹打李塌寨子的故事,在王家湾就讲毛主席在王家湾和转战陕北“三战三捷”的故事,在楼坪就讲张思德的故事……“只有这样,讲身边的故事,讲发生在自己家乡的故事,才能让学生们感同身受。”曹凯说。

  靖边、定边、横山、榆林、米脂、延安、志丹等地都留下过他宣讲延安精神的身影。26年间,他讲了3000余场讲座,为此,写了230余篇讲稿,240多万字内容。

  2009年,曹凯被评为“全国离休老干部先进个人”,时任国家副主席兼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对曹老模范行为给予肯定。

  习近平说:“陕西省安塞县曹凯同志离休17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政治理论,革命传统,形势政策宣讲……我们要用这些老同志的亲身经历和事迹,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事实,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继续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热情,坚持把老有所养同老有所为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余热生辉。”

  宣讲没有终点

  2013年,曹凯已经85岁高龄,在宣讲延安精神的路上逐渐力不从心。“年龄大了跑不动了,咋样不用四处奔波就能将延安精神传承下去?”看着自家的老宅,建一所固定宣讲基地的想法跳进老人的脑海。

  但要建造一座陈列馆绝非易事,初步预算,需要展室和办公室10余间,还要修建围墙、道路、硬化院落,还要购置展柜、展板和办公用具等,需要投资近百万元。

  为此,曹凯先后召开了三次家庭会议进行讨论,并拿出自己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来的60多万元,还动员自己的三个儿子凑了30万元,把一个荒芜的小院变成了延安精神的义务宣讲基地,并将其命名为“曹凯延安精神教育基地”。

  展室共分上下两层,平整的水泥地院落占地约100平方米。展览分为室内展览、多媒体展示、橱窗塑像宣传等。

  目前,一期展示内布展已经完成,布展面积达400多平方米,展出图片1000多幅,主要转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斗争事迹。

  老人说,建成以来,他已经在这里为很多青少年讲解。“不管是谁,不管是几个人,只要有人来,我就讲!”

  在外宣讲认真,对内则要求更高。“你自己家里人都做不到,你还给别人讲什么?”曹凯说。

  曹凯的家庭是一个有着44口人的四世同堂之家,家庭成员中有党员13人,公职人员22人。家庭成员先后荣获中央、省、市、县及单位各类奖励200多次。这一切得益于曹凯对家风的重视。

  在“曹凯延安精神教育基地”一楼窑洞家庭党员活动室和家风馆的墙上,贴着曹老一家进行公益活动看望孤寡老人的照片,有“曹氏家风”、“曹氏家规”这样的具体家风规定,更有曹老对家庭中的党员的“八个不要”、“曹凯家庭党员活动制度”等具体规章。这些都是曹凯老人一个字一个字亲自校订制作的。

  家风的传承不是口头说说,更是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曹老定期召开家庭党员会和家风会,互相交流经验、剖析自我、畅谈心得,他讲得最多的是,要求子女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低调做人、踏实干事、不争名、不争利”。

  家里的党员每隔一段时间都必须要手写一份心得体会。在家庭党员活动室内的黑板上,还张贴着今年“五一”期间家里13名党员关于“两学一做”的心得体会。

  “留钱不如留精神。”88岁的曹凯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