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说明中指出,“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在当前产能过剩的行业中,尽管大部分企业苦苦挣扎,但总有部分企业未雨绸缪、布局长远,着眼中高端,在寒冬中傲然挺立,验证着一个基本经济规律: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技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出现的大量新增长点、新动力充分证明,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实现技术、产品、管理和市场突破,摆脱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困境。目前,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创新发展理念存在着一些思想误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最先进的才是创新”。大量产品创新是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比如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基本功能从未改变,但制造组件随着人类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德国、日本长期坚持应用新技术,使本国汽车产业几十年、上百年走在世界前列,超越了美国。当前,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新兴业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路径既鼓励技术的原始创新,更鼓励把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用于改造提升传统行业,使其从产品中低端走上中高端。
二是“等靠要国家优惠政策”。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比较困难的地区普遍以资源经济为主,或产业和企业结构单一,地方政府认为困难大、包袱重,要想走上创新发展道路,首先国家应当给予更多政策帮扶。应当说,上一级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下定走创新发展之路的决心,否则,即使有国家优惠政策,仍可能半途而废。如果我们反观那些成功摆脱资源依赖、经济结构多元化的地区,其转型升级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活力充足、竞争秩序公平、法治环境优越,而非主要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国家政策起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能代替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三是“创新发展缺少人才、技术和资本”。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是中国人才、技术和资本洼地,目前却已成为高科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高地。原因何在?敢于突破原有体制机制束缚,大胆使用各类优秀人才,激励创新创业,从而成为高端要素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因此,地方经济创新发展不能把人才、技术、资本不足作为推卸改革创新责任的借口,应立足改善创新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商业秩序、政府职能,这样才能让创新企业不断成长,创业者爆发激情,爱国爱家的企业家积极回报家乡。
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