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记李保国教授:心之所在 魂归太行

中国新闻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6年05月04日 11:4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记李保国教授:心之所在 魂归太行

  在邢台市岗底村,李保国正在给当地农民讲授苹果树冬剪技术。(资料图片)

【网络媒体走转改】追记李保国教授:心之所在 魂归太行

  李保国经常驱车奔波于太行山区,汽车对他而言就是另一个家。(资料图片)

   河北新闻网5月3日讯(记者孔思远)4月10日凌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噩耗很快传遍了太行山区,老百姓悲痛万分,许多农民甚至自发设置灵堂为他守灵。在网络上,上百万人祭奠他,29万多网友在手机微信中为他点亮了烛光。

   不了解的人会问,李保国是谁?他生前到底做了什么,为啥老百姓对他的离去如此不舍?近日,记者走访了保定和邢台临城、内丘等李保国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详细探访这位被人们称为“太行新愚公”的大学教授30多年来扎根太行山区的感人事迹。

   35年带动10万农民脱贫致富

   “我是农民的儿子,看不得农民受穷。”这是李保国生前曾经说过的话。

   李保国,1958年出生,河北武邑县人,1981年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一直从事山区林业技术开发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北林学院、河北农大等一批农林院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始走出校门,走向山区,建立产学研三结合基地,李保国的命运也从此时开始与太行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当年的太行山,水旱灾频繁,交通不便,三分之二的地区人均收入不足50元。李保国跟课题组的同事们选择了极度贫困的邢台市前南峪村作为开发试点,跟石头山“较起了劲儿”。前南峪村的山体现了太行山的普遍特点:土层薄、不涵水,土壤瘠薄、有机质少,再加上干旱少雨,基本上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为了摸清当地山区的“脾气秉性”,解决种树难题,李保国起早贪黑,跑遍了山上的沟沟坎坎,晚上挑灯夜读,分析数据,寻求破解之道。

   1981年,前南峪村在李保国的指导下开始爆破整地尝试,1986年,整套爆破整地技术基本形成。又过了4年,整套石质山地爆破整地技术体系历经近十年孕育,终于破壳而出。李保国提出“聚集土壤,聚集径流”,这让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了90%。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前南峪的沟沟壑壑改变了模样,山顶洋槐带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

   改造完山区又改造丘陵。从1999年开始,在最难开发的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李保国和课题组成员选取临城县的凤凰岭,确立了“聚土集水”的开发策略,选种薄皮核桃,用10年时间形成了配套的优质薄皮核桃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过去草都长不好的荒岗秃岭成了“花果山”,长出了全国驰名的可以像吃花生一样捏着吃的“绿岭”薄皮核桃。

   扎根太行35年,他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了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3亿元,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农民和博士都能成为他的学生

   “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自己”,这是李保国生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4月12日,李保国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保定殡仪馆举行。李老师带过的69名硕士生、博士生几乎全部到场,学生们一起跪下,送别恩师。

   张雪梅是李保国教授的博士生,也是他的科研助手,两人相识已经17年了。张雪梅说:“李老师既是工作中的楷模,也是生活中的父辈。他工作上非常严厉,但在生活中对我们非常关心。”有一次,李保国带着学生在邢台县岗底村进行果树的春季环剥,张雪梅在剥树时不小心被环剥刀划伤了手腕,鲜血直流。李保国看到后非常着急,捂住张雪梅的伤口就去找村里的医生。

   而在学生陈利英的眼里,李保国爱护果树胜过爱护他自己。陈利英回忆,2003年夏天,李保国在临城县进行人工干预实验时,天降大雨。李保国立刻为核桃新苗打起了伞,而自己却淋在大雨中。“李老师要求我们上树剪枝必须穿软底鞋,他怕伤着果树。”陈利英说。

   孙萌是一名80后在读博士,也是李保国教授生前带的最后一名博士生。她对记者说:“李老师身体一直不太好,今年过完年,情况就变得更糟糕了,每天只吃咸菜和馒头,沾一点荤腥就想吐,我们都劝李老师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可是他总说工作忙,没时间。”

   除了在教室里教过的这些学生,太行山千千万万的果农也是李保国的学生。30多年来,李保国推广了36项标准化林业技术,举办了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

   内丘县岗底村村民韩振江就是李保国的农民学生中的一位。韩振江说:“李老师每次来村里指导技术,都是在果园里手把手地教,教一次不会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从来没有不耐烦过,我们能过上现在的日子都得感谢李老师。” 现在韩振江一家人种植了700多棵苹果树,去年纯收入20余万元。

   李保国教授不仅是太行山上的科技财神,他还手把手为山区培养了一批“财神”!因为有了李教授手把手的“传、帮、带”,目前,岗底村已有191名果农获得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初、中级果树工证书。

   妻子郭素萍:我们将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

   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也从事林业课题研究,她与丈夫已经在太行山区并肩奋斗了30余年。

   郭素萍说,李保国是从农村出来的,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他希望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为农民增收,改变农民的生活条件。他这么多年主要工作都是在山里进行的,从事的课题研究也都是围绕着如何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来开展。“我觉得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就是他的理想,他也为了完成这个理想奋斗了一生。”郭素萍说。

   其实,早在2007年李保国就被查出患有心脏病,医生建议他进行搭桥手术。但是果树一直在生长,李保国根本放不下手头的工作,一直以吃药的方式进行保守治疗。郭素萍说:“他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所以他一直想着多干一点,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过上好日子。”

   郭素萍表示,虽然李保国教授走了,但是他没有干完的事业,课题组将继续下去,以前安排的任务该怎么完成就怎么完成,尽全力把这些事做好,让他走得安心,让太行山区变得更美,让太行山人民变得更富裕。

   在李保国教授家里的书柜上,一个压膜封存的叶子标本已经放了很多年,在标本旁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行字——拼将一死酬知己,裁红剪绿任由之。

   点击进入专题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