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网络媒体走转改]太行山区农民合作脱贫 一个都不落下

中国新闻来源:新华网 2016年04月29日 15:2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易县田岗村村民于纪元在为合作社的核桃树拉枝 新华网 魏会博 摄

  新华网石家庄4月28日电(魏会博)在保定市易县田岗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拉枝、除草……社员于纪元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忙个不停。除了能拿到工资,于纪元以后还能参与分红。看着绿油油的核桃树,于纪元说,他对致富充满了信心。

  26日至27日,本网跟随治国理政河北新实践——全国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在易县、涞水县采访发现,两地在农民合作发展方面探索出不少典型模式,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因此甩掉贫困的帽子。

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河北中队航拍易县台底村的苹硕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

  农民合作社助农增收

  田岗村地处深山区,产业基础薄弱,全村326户中有229户为贫困户。当地政府综合考察后,结合村情,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重要的脱贫举措。2015年,田岗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

  70岁的于纪元把家里仅有的一亩地“土地入股”,成为合作社的社员。“合作社制定了土地入股的标准,一亩地一年按1000元计算,核桃是14年的生长周期,也就是一亩地相当于1万四千元。”于纪元说,乡亲的积极性很高,合作社很快建起了500亩的薄皮核桃种植基地。

  由于年龄较大,于纪元以前在村里打打零工,一天能挣到30元左右。成为社员后,他就开始在合作社打工,“每天收入70元至100元。最近主要是给核桃树拉枝,增大树枝的间隙。”于纪元边说边干,手里的活也没怎么停。他说,现在多干点,核桃长得会更好,他们的分红也就多一些。

  像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太行山并不少见。易县牛岗乡台底村瞄准苹果产业,2014年成立了易县苹硕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采取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目前已建成600亩的苹果种植基地。台底村所在的牛岗乡一共成立了7家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行合作制经济。目前,合作社的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600亩。

  涞水县白涧村近几年来则通过该村的白涧鑫汇长毛兔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加快脱贫。村民入股,合作社负责统一管理、销售等,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有稳定收入,年底还有分红。数据显示,涞水县目前已成立农民合作组织459个,其中扶贫产业合作社234个,贫困户入社率已达到90%以上。

涞水县白涧鑫汇长毛兔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介绍相关情况 新华网 魏会博 摄

  “劳务入股”模式受欢迎

  当前,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入股方式是用土地或资金入股,如果个别贫困户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该如何脱贫?

  “用劳务入股。”易县牛岗乡党委书记刘玉民给出了答案。

  刘玉民说,台底村苹硕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的是土地、资金和劳务“三入股”的形式,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土地入股比较常见,台底村是按每亩每年收益1000元计算,苹果生长周期20年,折合资金就是2万元。”他说,村民还可以选择劳务入股,就是把参加合作社劳动的报酬直接入股到合作社。

  事实上,劳务入股不仅给没有土地的贫困户带来了脱贫的希望,也给其他的村民带来了更多选择。台底村村民赵秀平把家里的二亩七分地入股后,还劳务入股两万元。“劳务入股后,家里的日常生活可能紧张一些,但是以后分红可就多了,我觉得很值。”赵秀平说。

  从开始的半信半疑,到把土地、把资金、把劳务都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去,易县、涞水县等地的农民对合作社信任度不断提升。

  于纪元说,合作社土地入股的地租是按每亩一年1000元折算的,相比以前种植玉米三四百元的年收益要高很多。他认为,合作社作为集体组织,更有实力去做大产业,比如田岗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正在筹建核桃深加工企业,生产核桃仁、核桃油等旅游产品。“最重要的是发展农业产业是国家鼓励的,我相信合作社越来越好,能带着大家脱贫奔小康。”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