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赵学军:电力系统的“特种部队”

央视网报央视网 2016年04月28日 15:4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1111

  央视网讯(记者 袁育堃)凌晨4点的新余,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中。赵学军像往常一样,仔细检查着每一项绝缘装备。一个小时后,他就要穿着5公斤重的屏蔽服,带着几名工人爬到户外220千伏以上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带电作业被业内人称为高危行业中的高危工种,常年行走在高电压、强磁场、强辐射的“生命禁区”边缘,是电力系统的“特种部队”。

  这名41岁的维修员,已经把22年的光阴牢牢地钉在了“高压带电作业”这颗钉子上。

  专啃“硬骨头”

1994年,赵学军成为一名带电作业检修工。

1994年,赵学军成为一名带电作业检修工。

  1994年,年仅19岁的赵学军进入赣西供电公司,成为一名带电作业检修工。平日里谦虚、好学、肯吃苦的他让老师傅们刮目相看。

  为了练好爬杆技术,他不分昼夜,主动寻找机会练习上杆,一个月磨破了好几双绝缘鞋,手上的血泡还没好又磨起一个。“当初自己刚从电力技校来到工作岗位,文凭算不上优势,就希望能够从勤奋这方面弥补。”

  赵学军为了把老师傅们的看家本领学到手,总是诚恳地向他们拜师学艺。抓住每一次实践机会历炼自己,专挑工作中的“硬骨头”啃,很快就成了公司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

  上世纪末,电力检修都是以停电作业为主,不仅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而且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赵学军敏锐地觉察到,高危的带电作业很可能将会替代传统的停电作业模式,他决定重返校园“充电”学习。

  “当时也考虑过带电作业在众多高危工种中属于要求特别高的危险工种,但是自己学的就是这门技术,如果连我都不敢去的话,其他人就更不敢了。”对于当初的决定,赵学军并没有后悔。

  从学校出来后,他不断的钻研科技技能,创造出多种适合带电作业的专业设备,使高压带电作业能够更好的普及和应用。

  2003年,年仅28岁的赵学军成为了带电作业班副班长。次年,他第一次带领公司团队参加江西省电力公司220千伏线路检修技术竞赛,一举包揽了团体和个人两个第一名,令人刮目相看。

  在赵学军开展带电作业六年多的时间里,共完成带电作业3688相次,减少停电时间10252小时,多供电量12402余万千瓦时,创造经济价值2500余万元。

  永不止步 技术攻关

  电力工人户外作业

  电力工人户外作业

  2008年7月酷暑,沙土集控中心的值班员发现,928#沙城Ⅲ回刀闸有发热现象,如不及时处理,必将引发事故。

  刚担任新余输电线路分公司带电班班长的赵学军接到任务后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抢修。

  经查看,故障点与设备的安全距离太小,严重危及到设备和人身安全。赵学军没有犹豫,冒着高温攀上了高压带电车进行工作。

  强烈的电弧从他体外传驰而过,密不透风的绝缘衣内,温度达到五六十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检修,他出色地完成了消缺任务。回到地面,他脱下绝缘鞋,倒出汗水。

  熟练掌握了带电检修专业领域知识和技术后,赵学军开始进行带电作业项目课题的研究和技术攻关。

  目前,赵学军手握1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4项科技创新成果奖、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2项空白、4次在全国电力技能大赛中获奖。“我们多研究一些实用性强的绝缘设备,兄弟们上杆作业就少一份辛苦和危险。”

  如今,赵学军已经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带电作业专家组成员,成了一名全国的项尖人才和权威专家。他的钻研成果让周边多个市县供电公司都具备了自主开展第一类到第三类带电作业的能力。公司专门创立了“赵学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从这里走出了3名高级技师,7名技师,为全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技术人才。

  “一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希望能够让大家都能进入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共同把专业技术搞上去。”夜色降临,灯火阑珊,赵学军的班组随时待命。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