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倔强航天人”崔蕴:用生命造火箭

央视网报央视网 2016年04月22日 16:1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国家级技能大师崔蕴

国家级技能大师崔蕴

  央视网讯(记者 郭城)他的信条是:不成魔,不成活。参与抢险,他肺部75%烧蚀奇迹生还。领导说“全院找不到比他更适合造新火箭的人”。

  他就是崔蕴,一个用生命造火箭的“倔强航天人”。

  “7月13,我第二个生日”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下属的天津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的总装测试车间里,火箭总装带头人崔蕴身着白色防尘服,头戴白色工帽,认真地对工作人员说着什么。

  1961年出生的崔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从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总装事业部总体装配工,成长为一位特级技师。2013年被“天津火箭公司”聘为总装车间副主任。2014年以他的名字成立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崔蕴的工作并非只有光鲜,有时要与风险相伴、与“死神”恶战。

  “1990年7月13日,是我的第二个生日。”崔蕴说。

  那一天,在排除长二捆火箭燃料渗漏事故的现场,工人魏文举牺牲了。在那批参加抢险的工人中,还有几个人幸运的活了过来,其中就有崔蕴。

  当时,崔蕴是火箭总装车间的一名装配工。事故发生后,他是第一梯队的抢险队员。火箭燃料有剧毒,会烧蚀皮肤,甚至让人窒息而亡。

  “干两下,就要打开舱盖,狠狠地吸两口气,再进去。”他说,当时我院还没有抢险经历,没有防护服,他们只戴了“猪鼻子”滤毒罐。“慌乱中,我往身上洒了些碱水,就进舱了。”

  那次抢险中,崔蕴肺部75%烧蚀,生命垂危。抢救时,常人剂量的解毒药对他没效果,医生冒险注射了10倍。

  第二天,崔蕴奇迹般生还。苏醒后的崔蕴不停地倒着气,胸口像塞了一团棉花。

  透过抢救室的玻璃窗,崔蕴眼睁睁看着“战友”魏文举咽下最后一口气,他失声痛哭,又一次昏厥。

  醒来后,崔蕴拖着氧气瓶,爬到医院楼顶,听到了“长二捆”起飞的轰鸣声。

  “不成魔,不成活”

  崔蕴重返车间,由于身体太虚弱,他被调到了工艺组。成为工艺员,算是个“美差”。可身体一恢复,崔蕴却主动申请回去当工人。他说:“我就喜欢造火箭。”

  可命运却和崔蕴开起了玩笑。六、七年前,崔蕴突发脑血栓,这种病一旦复发,一回比一回严重。

  两次患病后,他经常头晕,每天要吃降压药。一直奔波忙碌的崔蕴突然意识到,他又该“保命”了。

  为了胜任岗位,崔蕴开始了“自虐式”锻炼:只要不加班,每天快走4个小时;周六、日也不休息,走二环,7个小时;后来走三环,10个小时;最后走四环,16个小时……

  同事们说他就是个“恶魔”。不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疾病,他都有着同样的信条:不疯魔,不成活。他用强大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如今的崔蕴,步履矫健,铿锵有力。

  “全院找不到比他更适合造新火箭的人”

  转眼间,鬓已成霜,崔蕴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总该歇歇了。可为了造新火箭,他拼了老命还要上。

  “长五”和“长七”,全新的火箭,具有运载能力大、无毒无污染、高可靠性的特点。一半以上是新技术;全新的队伍,平均年龄25岁,无一人有过独立总装火箭的经历;全新的厂房,火箭生产跨越京津两地……这个活儿,别人接是敢闯敢干。他接,就是不要命。

  当年,“天津火箭公司”总经理陶钢亲自找到崔蕴。在他看来,造新火箭,非崔蕴不可。“善思考、爱动脑,技艺超群,技能、管理、工艺、调度,他是全能。全院找不出比他更适合的人。”

  在很多人眼中,崔蕴就是个造火箭的“天才”,打小就喜欢火箭。而“天才”也是1%的天赋加99%的努力。

  崔蕴说:“一名工艺员,会看图,刚及格;一名装配工,不光会装,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装。偌大的火箭,没有一个零件是独立的,背后的道理都在设计师的保密本和计算机里。”

  谁也没怀疑过崔蕴的能力,可每个知情人却担心着他的身体。

  “你自己不担心吗?”记者问崔蕴。“我知道,我不能再倒下第三回。”

  他应该比任何人都惜命,但一个为火箭“死”过一回的人,不怕再死一回。

  “最难最险的活我来干”

  2013年7月,崔蕴被“天津火箭公司”聘为总装车间副主任,是新一代运载火箭总体装配的带头人,既要带技术,又要带队伍。

  2014年下半年,“长五”、“长七”火箭任务交替甚至叠加,他们经历了一段“魔鬼”般的日子。

  “师傅说不加班,就是夜里12点下班。说加两个小时,就是深夜两点下班。当天的任务,必须当天完。”装配员张琳卿说。

  连续两三个月下来,壮小伙儿都快撑不住了。可崔蕴却坚持着,而且是早来晚走的一个。很多时候,他还必须亲自上阵。到他手里的活儿,不是最难,就是最险。

  有一批产品,要用角磨机锉修。崔蕴说:“他们谁用过呀,万一砂轮碎了打到头上,能死人。”于是,一层土、一身烟,崔蕴干了一整天。

  2014年底,首枚“长七”火箭诞生。12月17日,“长七”合练箭从天津港出发,征战海南,崔蕴是“押船”人员之一。妻子担心他的身体,可崔蕴却非去不可。他说,第一回海运,他总得陪着火箭“探探路”。

  别人都觉得,崔蕴太操心。但他觉得这份心操得“有滋有味”。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崔蕴是把干新一代运载火箭当成了自己的福。这份事业,让他爱着、累着,甚至醉着。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