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一个距离城区1个多小时车程的村镇。通向村里的道路笔直宽敞,汽车三拐两绕,记者很容易就在路边找到了那座绿树掩映中的三层黄色小楼——北京第二儿童福利院。
每天中午1点半左右,一辆绿色的邮车都会准时驶进这个院落,总有一群孩子在大门口朝着车上的邮递员争相挥动手臂,高声问着:“叔叔,有我的信吗?”
15岁的楚步就挤在这群小伙伴中。如今,等待“妈妈”的来信已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楚步日日思念的“妈妈”,就是清河福利院的曹秀茹老师。在被送到北京第二儿童福利院之前,小楚步的童年时光是在清河福利院度过的。
小楚步8个月的时候,对新鲜世界充满好奇的他,一不小心从炕上掉进了滚烫的灶锅里。后来,他被人在一个楼道口发现,衣服里还留了张父母写的字条:“病儿无钱医治,恳请好心人收留。”再后来,福利院送楚步去医院作了植皮手术,但楚步的后背、臀部、双腿仍有烧伤的疤痕,一只脚的小拇指也被截肢了。
福利院里的孩子来的时候,大多数都没有名字,院里就依照《百家姓》的顺序,给他们取个姓氏。因为楚步被烧伤后学步蹒跚,老师就给他取了单名一个“步”字,祝福他人生旅途一路走好。
小楚步被送到清河福利院的时候正赶上夏天,伤口需要擦药,大便又很干燥,担任福利院老师的曹秀茹就找来棉花棒蘸着药水精心擦拭伤口,还帮他一点一点挤出大便。
福利院的老师每天坚持给楚步做婴儿体操,帮助他恢复健康。努力终于得到回报,聪明的小楚步渐渐地能一瘸一拐地走路了,还会哑哑地唱儿歌、说歌谣……
9个月的时候,小楚步突然叫了声:“妈妈”。
“当时我太激动了!”曹秀茹回忆说,“那时候,我还没有结婚,可我确实是把福利院里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的。”
在小楚步的眼中,老师曹秀茹和他心目中的妈妈一样美。“眼睛大大的,头发黑黑的,即使是生气的时候,也还保持着微笑……”拥有一个暖融融的家庭,享受一份沉甸甸的母爱,一直是小楚步的心愿。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楚步要由小班转到大班,可他不愿离开“妈妈”。结果大班的老师找了半天,最后才在床铺下找到了他。
12岁的时候,楚步转到了北京市第二福利院。离开了“妈妈”,楚步心里非常难受,就在信中倾诉着自己对“妈妈”的思念。
“妈妈,我非常想听到你的声音!”
“妈妈,我的作文得奖了,你高兴吗?”……
“大家平常都宠着你,不利于你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困难,不要急躁。要抓紧学习,注意把字练好”。“妈妈”在回信中细心叮嘱。
三年里,“妈妈”和楚步的信往来不断。在“妈妈”的鼓励和第二福利院老师的悉心呵护下,小楚步一天天健康成长,他也越来越喜欢第二福利院这个“家”。小楚步在一篇作文里这样写道: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儿童福利院,是由几十名兄弟姐妹组成的。与独生子女相比,我们不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然而却更加热爱劳动;我们不会任性、调皮,然而却更加成熟,在生活中得到了锻炼;我们在这里学会了自理、自立、自爱、自强,我爱我们的家。”
楚步的宿舍里,摆放着一张曹秀茹老师和她女儿的合影。他常指着照片对人说:“这是我的妈妈和妹妹。”
楚步并不怨恨遗弃自己的妈妈,他断定:“妈妈不是故意的,一定是生活遇到困难,不然她一定会抚养我的。”楚步不只一次闭上眼睛想象着妈妈的样子:眼睛大大的,头发黑黑的,嘴唇红红的,就像曹老师……(翟伟 吕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