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记者就“千军万马冲向独木桥”甚至“非名校不读”的现象,采访了几名成功人士,他们都没有读过名校,甚至没上过大学,但是在各界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梁冠华:主动放弃大学
当记者问及“张大民”:张五民头一年如果没有考上大学的话,张大民会不会让五民复读?梁冠华肯定地说:“我想张大民肯定会让弟弟复读的,首先因为弟弟想上大学;其次家里就没有大学生,都希望家里能出一个有文化、有出息的人。张大民苦呵呵地生活,目的不就是让弟弟及全家人过好日子吗!”
但梁冠华也说,世上路有千万条,不一定非要往上大学这条路上挤。他说,他就没有上过大学,因为当时正赶上在演戏和上大学之间作出选择,他选择了演戏,因为他喜欢演戏。梁冠华说,能干上自己喜欢干的事,是最幸福的。
王哲:成功和名校无关
高考复读,非北大清华不上,一部分人有这种心态是正常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与名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王哲说,我的创业史和名校无关。
王哲没上过大学,今年只有27岁,眼下是埃坶公司和广州旭晨广告公司的老总,在北京西直门购置2000平米商住两用房,并有一辆自己的奔驰车。而在1995年,高中毕业的王哲从老家来京打工,身无分文,从广告公司的业务员干起,1997年,王哲南下广州,创办了自己的公司,1999年底杀回了北京。王哲说:“有一个1987级北大毕业的同行,比我大10来岁,尽管他很优秀,我也很优秀,我做得并不比他次,某种程度上比他还出色。”
他认为,在风云莫测的商界,并不因为你是名校毕业的,就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成功的原因很复杂的,承受失败的能力、自信心、丰富的商战经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这些和哪个学校毕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路有很多,考北大清华只是一种。
秦全跃:我没上过大学
“一些名校的营销教科书已经把我策划的喝涂料的案例收进去了。”知名策划人秦全跃告诉记者,他没上过大学。
秦全跃干过木工、油工、管理员、服装厂厂长,后来从事策划业,策划过几起较有影响的案例,在策划业颇有知名度。他说,我今天所有的业绩是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他认为,能考上北大清华当然最好,如果非北大清华不上就有点过了,你所需要的知识并不是只有在某所学校才能获得的。
【百家争鸣】
澳大利亚更认大专生
金吉列企业集团董事长张世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在外国并不见得高学历的人有很多,比如澳大利亚偏偏就是有专业技术的大专生在市场‘吃香’,这样的比例占到了30%以上。为此,孩子们盲目追求所谓的名牌大学并不可取。”
据张总介绍,他现在43岁,大专学历,被当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获得过“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首都“五一劳动奖章”等众多荣誉。而且他的金吉列集团已经跻身于全国500家最大的私营企业之列。他告诉记者,从小把知识学好,不在于选学校,而是应该给自己定好位,定好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就能在社会上立足,求得发展。
关键是符合企业需要
“读名牌大学是很多人的愿望,谈不上谁对谁错。”华天副总贾飞跃向记者掏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向往清华、北大,可以理解孩子们上进的要求。现在的社会需要各种不同学业的实用人才,这就看孩子们如何给自己定位。“名牌大学有名牌的好处,可以为以后的社会择业提供便利条件。”贾总如是说。
但是,贾飞跃还认为,现在一些高薪企业的职位名额有限,不可能谁都去那里就职;同样的,企业也有自己的需求,他挑选的也有可能不是来自名牌大学的学生,有可能就是一些普通大学的优秀学生。“关键是看孩子们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假如有需要,就能顺利地让孩子们进入企业,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衡量人才不看学校名气
“外企需要的人才是综合性的,我们衡量人才的标准不是用学业成绩和所谓的学校名气。”并不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翟嵋副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自己是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的。“毕业于北大清华并不一定就等于进入外企”,她向记者举例说,目前可口可乐中国方面的员工99%都是来自中国大陆,有的虽然是从国外读MBA毕业回来的,但也有的业务主管并不是出自名牌大学,而是一些普通的大学。
翟嵋女士告诉记者,其实孩子们现在想选择好的学校就读,为的是以后给自己的未来提供一个更好的设计。“这也无可厚非,如果能成功,又何妨不去试试呢?”不过,她还向记者表示,以后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学校的素质教育虽然不可缺,但是进入社会以后的锻炼和积累还是很重要的。
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人事人才研究所王通讯所长说,高考复读,非北大清华不上,这个问题要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说明这样的人比较有志气,目标定得比一般人高,也的确有这样的例子,通过复读一年后被北大清华录取。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名校的人才价值标识有明显的优势,对将来的发展是有一定积极影响的;另一方面,要冷静思考,不要太相信自己,正确估测自己,防止自己的期望值脱离实际,如果规划错误,就会推迟就业年龄,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是有负面影响的。
【编后】问题仍在延续……
三天的采访中我们发现,除了那些已经走上成功道路的人们之外,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仍然迷信名牌高校。这的确令人感到困惑和遗憾。
讨论已经结束,但问题仍在延续。不敢奢求通过信报的讨论改变整个社会的认识,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开始思考,除了陈旧的教育体制考试机制之外,还有什么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发展?(北京娱乐信报:李茂峰 郑超 朱伟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