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贸半年以来,农产品出口的风波一个接着一个。从茶叶到蜂蜜,从冻鸡到白兰花,一项项中国的拳头产品遭到进口国拒收。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后,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最大的“拦路虎”。
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
作为农产品出口大省的山东省,近两年已经屡屡在贸易摩擦中“受伤”,而入世后这半年更是“饱受煎熬”。
青岛海关外宣科的唐先生说,不久前,山东泗水圣昌肉制品有限公司出口荷兰的124吨兔肉,因荷方实施新的检疫标准,被检出药残超标而被查扣,20多吨货物被退运,300多吨货物滞留鹿特丹港,300万元人民币转眼间被扔进大海。该企业一位负责人说,圣昌公司尚有600多吨出口兔肉压在仓库里,公司因此蒙受经济损失达1260万元。如果这批兔肉转为内销的话,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900万美元,减少创汇160万美元,给企业和农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000万元。据青岛海关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山东省仅对欧盟出口的冻鸡就遭退运505.4吨,货值92.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9.2倍和12.6倍。
另外,欧盟对水产品的限制也给山东省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出口创汇造成严重冲击,并导致日、韩、美等国的检验力度加大,进而压级压价。由于欧盟此举,仅青岛市造成的出口损失就达到至少1.7亿美元。目前,正是水产品加工的原料购进季节,欧盟“封关”时间的长短,已成为企业决策是否采购原料、采购多少原料、如何安排好今年及以后生产的最大难题。
蔬菜的出口也是“难逃厄运”。安丘大葱风波刚刚平息,日本又以大蒜农药残留超标为由,提出3月1日后对中国出口的大蒜等植物源性产品每批都加验农药残留相关指标。广东谊信农村产业发展总公司山东寿光分公司的李惠亭说,日本此举将使我国出口日本的蔬菜因检验而延长通关时间,尤其对保鲜、速冻蔬菜出口不利;另外,由于山东省部分地市检验检疫机构缺乏相关技术,无法在当地完成对农药残留所有指标的检验,企业只能再到青岛、济南等地进行二次检验,影响了贸易效率,加重了企业负担。
权威人士估计,我国每年对欧盟的出口额大约在150亿美元,而估计现在已经受到影响的出口大约在7-10亿美元,而全年大约要影响10%左右,这个数字实在不能小视。
“绿色壁垒”防不胜防
据了解,从去年12月份以来,农产品出口遭退运的几乎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中药材、天然蜂蜜等。进口国家也加强了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甚至因某一批货达不到他们的标准而展开对此类农产品的全面调查,如因出口日本的一批蔬菜化学残留物超标,日本方面对中国所有出口日本的蔬菜全面展开调查。虽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蔬菜的化学残留物并未超过日方标准的上限,但这无疑敲响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警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表示,加入世贸组织使我们从一个半开放状态走向全面开放状态,这样给各国的对应产业造成了很大压力,因此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投入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关注;而我国的很多农产品竞争能力很强,竞争对手在价格上没有对策时,只能考虑设置技术壁垒。而这些事件的发生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我国农产品本身在标准、过程控制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专家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壁垒是关税、数量限制和外汇限制等,但随着关税的逐步降低,数量限制逐步取消,进口国出于保护本国某行业的需要和安全的考虑加大了非关税壁垒的设置。事实上,复杂苛刻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质量认证制度,以及名目繁多的进出口商品包装、标志、核对卫生环保等要求,形成了更为隐蔽、更难应付的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正日益增强。
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分管食品安全的温俊凯说,若按照国际标准,我国诸多农产品的技术标准都不能“达标”。例如在动物检疫方面,我国至今还未加入国际防疫组织,使得活猪、活鸡、冻肉出口非常困难。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药残留量,对食品加工条件、工艺和包装都有很严格的标准,在日本有397个农产品标准。国内时常出现的出口农产品遭退运和索赔的事件,以及出口农产品加工粗糙、包装简陋、保鲜和包装水平落后等,正是农产品出口所必须逾越的一道门坎。
“绿色门槛”如何跨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企业和农户已经积极汲取教训。在山东寿光洛城蔬菜基地记者看到,入口处竖立着一个大牌子,上面有“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标准”。在菜农葛树生的大棚内,一米多高的桃树上正挂着待熟的油桃,每个桃子都用塑料袋套着。记者问他怎么控制才能做到无农药残毒,老葛说,基地管理严格着呢,用什么药都有规定,蔬菜检测超标了都不要,用肥也只准用生物肥和有机肥。
在基地管理处农药残留检测室里,技术人员正在对菜农送来的菜进行抽检。基地负责人张成生说,洛城镇放心蔬菜生产面积近万亩,这些蔬菜大部分由基地负责销售,也有的直接进入批发市场。菜农送来的菜先进行检测分类,检测超标的,一律不准进市场。寿光的秀峰食品公司,干脆自己建起了工厂化的蔬菜基地,农民只负责按照标准种菜,按时上班,每月领工资。
据了解,山东外贸企业目前纷纷引进检测设备,加强食物安全性检测,为农产品出口赢得主动。据青岛流亭机场海关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山东省二十几家外贸企业从青岛空港口岸共进口气相/液相色谱仪28台,价值共计95.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93万元,这些外贸出口企业主要涉及食品、烟草、啤酒、医药、化工等行业。如此集中进口昂贵的食品检测设备在山东口岸还是第一次。
徐小青说,当务之急是国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应该迅速熟悉和掌握WTO规则;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抓紧时间建设我们自己的标准体系、检测机构,进行人员培训等;对于畜禽产品,应该努力加强过程控制。目前正在进行的“无规定疫病区”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必须确定我国畜禽产品的标准体系,尽快与国际接轨。另外还应尽快改革兽医管理体制,特别是建立官方兽医官制度,这样会给疫病的防治与管理带来保障。(华中炜 王立龄 牟德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