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迎十六大报道:从下岗女工到老人院院长

央视国际 (2002年10月31日 12:36)


  央视国际消息(新闻30分):长春市第一毛纺织厂挡车工李艳华,1994年下岗时感觉到生活没有着落.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为下岗职工提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如今,李艳华已经是长春市一家老人院的院长了。

  走进同心老人院,院长李艳华正在阳光活动房里陪着老人们聊天。李艳华告诉记者:“现在想想下岗真的没有什么,但那时真的想不通,毕竟三十多岁,上有老下有小,然后总觉得干了这么多年,一下子就没工作了,自己能干什么呀?哎呀,老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似的。”

  李艳华到过劳务市场找工作,但那时长春市的再就业工作刚刚起步,劳务市场还不成熟,能够提供的岗位极其有限,她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1997年,李艳华的父亲得了脑血栓瘫痪在床,李艳华想,如果办个护老院,既能照顾父亲,又能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不是挺好吗?于是她跑到南关区民政局去咨询。

  李艳华说:“民政局的一个处长说这是个好事,但是当时私人办福利事业,我们省市还没有这个先例,他一听说我是下岗职工,就马上跟我们街道协调,说特事特办吧,然后没有几天就把手续给我们送来了,哎呀,真是特别感动。”


  1997年4月,李艳华的老人院如愿挂牌营业了,到1998年年初,就收了30多位老人。正当她的老人院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老人院所在的地段面临拆迁,这可把李艳华难坏啦。“你说那么多老人往哪儿搬呢?后来我们看好了一个托儿所,但是人家要价40万元。你想40多万对我讲那是天大的数字呀,上哪儿搞钱去?急得我满嘴都是大泡。”

  那一年,国家刚刚召开了会议,要求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实施再就业工程;长春市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证金的发放到转岗转业技能培训,从再就业交流中心的建立到工商、税务、资金信贷等方面的优先扶持,基本形成了“一条龙”的下岗再就业服务体系。

  李艳华告诉记者:“市里各部门知道之后,大家都说你别着急,现在有政策了。然后总工会、包括劳动局、包括民政局无息借款,借给我们30多万元,98年年末老人正式入住了。”


  如今,同心老人院已经由最初的8张床位发展到目前的70多张床位,同时还安置了20多名下岗职工;李艳华也先后从天津老年护理学校和吉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大专班毕业了,昔日只会接线头的挡车工已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老人院院长。

  “你看现在多好呀,下岗了就有培训,想学什么都行,而且有那么多就业信息提供给你,听说全市联网,你在社区里就可以找工作,你想自己干点事儿呢,方方面面都帮助你,我们确实享受了对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没有这么多政策,我们老人院也没有今天。”

责编:张敏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迎接十六大报道特稿:解放思想攀高峰 (2002/10/31/ 11:06)
  • 迎接十六大报道——铁路“慢牛”变“快马”(2002/10/30/ 12:38)
  • 迎接十六大报道——婚礼展示个性 (2002/10/29/ 12:35)
  • 迎接十六大报道——新实验楼里的“不一样”(2002/10/28/ 12:41)
  • 迎接十六大报道:与时俱进闯新路(2002/10/28/ 09:45)
  • 迎接十六大报道:全民健身热潮涌 (2002/10/25/ 12:42)
  • 迎接十六大报道——无限延伸的“三尺讲台” (2002/10/24/ 11:51)
  • 迎接十六大报道——档案馆的变化 (2002/10/23/ 12:21)
  • 迎接十六大报道:美不再姓“资”(组图)(2002/10/23/ 09:53)
  • 迎接十六大——贵州南花村:芦笙吹出苗家乐(2002/10/22/ 12:49)
  • 迎接十六大报道——北京:碧水蓝天好心情(2002/10/21/ 12:40)
  • 迎接“十六大”报道——小手电的故事 (2002/10/18/ 12:43)
  • 迎接十六大报道——青岛:逐渐消失的自行车 (2002/10/17/ 12:46)
  • 迎接十六大特别报道——出境游天下 (2002/10/16/ 12:50)
  • 迎接十六大特别报道——祁大妈的退休生活 (2002/10/15/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