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迎接十六大报道——青岛:逐渐消失的自行车

央视国际 (2002年10月17日 12:46)


  央视国际消息(新闻30分):青岛是一个坡多的城市,出行难是百姓一直头疼的事情。可是这五年,青岛公交的飞速发展,改变了青岛主要靠自行车出行的传统习惯,青岛人出行的脚步变轻快了。

  这是记者五年前在青岛街头拍摄的一组画面,当时青岛市只在几条主干路上有公交车,车少人多,拥挤不堪又没个准点,人们只好靠自行车出行。而现在,同样是早晨上下班的高峰时间,我们看到公交车象流水一样不停地在马路上穿梭,即使是最繁忙的线路也没几个人站着乘车。

  在青岛市政热线上班的张东平,家离单位有8公里,提起过去上下班路上的奔波她深有感触。 张东平告诉记者,“四五年前,因为交通不便,我们这单位离家又远,公交车站点离我们家也挺远,走到那要很长的时间,我们只有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到单位大概要1个小时吧,来回就得2个多小时,一路上非常疲劳。 ”


  张东平还告诉记者,她怀孕后曾经想改坐公交车上班,可是从家走到公交车站得20分钟,等车又常常是20多分钟,还得换一次车,到单位最少也得一个半小时。无奈,她只好还是骑自行车上下班,一去一返,每天要爬八段坡路,上坡推着走,下坡再骑上,一直到怀孕八个月。

  张东平说,“公交车太少,那时侯的确是太少,车次也少,车辆也少,拥挤。”

  1997年,青岛开始实施“公交优先”解决百姓出行难问题,新设置的67条公交专用车道,使运行正点率达到了97%,运行线路从57条逐步增加到现在的136条,并延伸到所有的居民小区。离张东平家不到200米的路边也建了一个漂亮的车站,线路从1条增加到5条,上班、上街都可以一趟车直达,原来那些超期服役的大通道车都已经换成了舒适的大巴车,上下班高峰时一、两分钟就来一辆。

  张东平说,“后来条件好了,我们就改乘公交车上班,现在半个小时就到家,再说那上面都有座位,本身我们坐车到家也是一种享受,很舒服,所以也有时间做点家务,精力也充沛,就可以好好地享受生活了。”


  1999年张东平和大多数青岛人一样买了一张公交IC卡,无论是坐普通公交,还是优质优价车,一张卡全解决了。去年,她把闲置下来的自行车卖到了农村。据介绍,青岛人自行车的拥有量已从五年前的40多万辆降到现在的一万多辆,在青岛人的生活中,自行车已经从出行的主要手段,变成健身的休闲工具了。

责编:张敏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迎接十六大特别报道——出境游天下 (2002/10/16/ 12:50)
  • 迎接十六大报道:时代精神谱华章 (2002/10/16/ 10:14)
  • 迎接十六大特别报道——祁大妈的退休生活 (2002/10/15/ 12:48)
  • 中直机关认真组织学习"专题摘编"迎接十六大(2002/10/16/ 23:20)
  • 【十六大代表风采】:山城有个“徐户籍”(2002/10/12/ 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