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死亡充满恐惧,其根源在于对死亡的未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安宁疗护团队负责人路桂军表示,当患者重病将逝时,他的恐惧往往源于许多情感尚未表达的遗憾。“怕”字,“忄”旁加一个“白”,本意就是人在遇到惊心之事时,内心空白、不知如何应对。当一切事务都已妥善安排,就不会恐惧死亡。
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路桂军表示,当进入临终阶段,患者的味觉、嗅觉会率先丧失,对美食不再感兴趣,消化和排泄功能也会出现问题,还可能过度发汗、产生意识障碍,变得越来越倦怠嗜睡,最终在睡眠中离世。当临终患者将饮食视为负担时,不应再勉强他们进食,强行喂食可能导致呕吐或肠梗阻,让患者更加痛苦。要尊重患者的需求,让其舒适地离开。
亲人离世,家属内心悲痛。路桂军表示,常规的“放下”“走出来”“忘记吧”这类安慰话语并不合适。每个人都不希望很快被亲人遗忘,为哀伤找一个去处,比如设立一个私密空间,用于生者与逝者“交流”,这是疗愈哀伤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安宁疗护工作中,给患者希望很重要。路桂军表示,有希望就不会绝望,但希望并非仅指生的希望,也可以是完成未竟心愿、见到想见之人的希望。而对于患者家属,不给他过多的希望,能促使他抓紧时间处理“未尽事宜”,从而减少遗憾。(记者 彭俊)
编辑:张恪忞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