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报告:中青年立遗嘱人群中30—39岁人群占三成
微现场 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1日 18:22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视频 彭俊):3月21日,《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正式发布。该白皮书显示,遗嘱人平均年龄持续下降,截至2022年,60岁以下订立遗嘱的人群中,30—39岁年龄段人群占比近三成。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介绍,过去10年间社会观念在不断转变,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年降至68.13岁。立遗嘱人群愈发年轻化,从2017年开始,60岁以下立遗嘱的人数逐年上升,截至2022年,该群体中30岁至39岁年龄段人数的比例为29.74%,“遗嘱正越来越被年轻人所关注”。

数据显示,中青年人(60岁以下)的遗嘱中涉及不动产的占比最高,达到98.01%,其次为银行存款,占比达35.65%,公司股权占比有明显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60岁以下订立遗嘱的人群中有5%左右的遗嘱人名下没有不动产。陈凯表示,这种“尽管未成家立室,也先订立遗嘱”的现象,体现出年轻人对待遗嘱的态度与老年人有所不同,不少年轻人将立遗嘱视为一种精神诉求,“在意的不是财产的多少,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向自己在意的人表达关心和善意”。

《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中,已有1542份遗嘱指定了遗产管理人。因遗嘱执行难度较大,为保障自己的遗嘱能顺利执行,很多人选择在遗嘱中指定遗产管理人。

《民法典》立法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认为,遗产管理人负责对遗产进行清点、接管、分配和管理,能更好地执行逝者的遗愿,避免继承人之间的纷争,必要时快速解决纠纷,防止遗产出现损失。此外,遗产管理人制度还为解决继承纠纷提供了新思路。

陈凯认为,遗产管理人制度解决了诸多难题。一方面,继承纠纷往往审理时间较长,产生了大量诉讼成本,《民法典》规定,法院可以把大量工作交由遗产管理人来处理,从而节约相应成本;另一方面,遗产管理人可以由遗嘱人指定,并且遗产管理人与继承人之间往往存在亲情或人情纽带,可以讲情讲理,而不只是单纯讲证据,由此更容易激发人性中善的一面,有利于继承案件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编辑:王静远责任编辑:李夏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