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邓雨萌):近年来,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剧本杀”因其烧脑推理和沉浸感极强的体验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成为新消费模式下的产物。据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剧本杀”市场规模已达117.4亿元,预计到2022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238.9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别必亮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剧本杀”产业发展迅猛,线下“剧本杀”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剧本杀”市场虽继续呈现向上发展的势头,但其管理模式堪忧。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好建议,会前,别必亮代表走访了业内同行、从事数字出版的公司企业、“剧本杀”门店、相关主管部门等,获取了第一手资料,与相关人士开展深入探讨,系统分析梳理出精准的对策。
央视网记者:如何对“剧本杀”市场进行规范化引导与管理?
别必亮:主要从市场监管、行业引导、版权保护、消防卫生、内容把关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考量:一是充分发挥协会引领作用,净化行业风气;二是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三是强化著作权法普法宣传,出台版权保护细则;四是严格卫生消防检查,提高从业者素质;五是健全创作审核机制,提升内容把关能力。
其中,内容把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线上“剧本杀”纳入国家对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的审核中,加强引导;二是把线下的活动“剧本杀”纳入出版社管理中,加强对内容的审核把关,核发相应的版号或者新的书号,对内容进行监管,同时对“剧本杀”内容IP进行版权应用,提升IP价值,增强内容输出能力,持续探索“剧本杀+剧场”“剧本杀+出版社”“剧本杀+书店”等行业新模式。
央视网记者:在您看来,年轻读者应该如何正确选择网络文学?
别必亮:建议年轻读者选择网络文学时,尽量选择大平台推出的优质作品。针对网络文学领域,国家相关协会定期会组织系列推荐活动,比如北京网络文学+大会、全国网络文学征文以及全国网络文学论坛等,这些组织机构均会发布优质网络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从这些公认的作品中进行选择。此外,建议年轻读者选择已经出版了纸质书的网络小说,纸质出版物通常有着更为科学、成熟、严格的选题立项与审读机制,其内容、导向的健康性更有保障。
央视网记者:面对数字出版产业的蓬勃发展,当下传统图书出版工作面临哪些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出版工作者,应当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别必亮:整个传统图书出版工作确实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从传统的纸质出版到现在的媒体融合发展,从“相加”到“相融”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的态势,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国的数字出版目前已经达到万亿元的规模,“十四五”期间,数字出版产业的产品体系更新、商业模式升级、共享平台建设等,都需要我们从事传统出版的企业尽快走出数字出版的现实困境。因此,可从“调整产业结构,丰富数字出版的产品供给”“规范前后端分成与平台运营行为,保持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整合平台资源,加强新兴技术在出版中的应用”“加快新闻出版智库建设,加大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改进提升。
作为新时代的出版工作者,不仅要在火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牢牢扎根,还要在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勇敢搏击,广泛、密切联系群众,了解他们的所忧所惑、所需所盼,进而发现文化建设中的真问题,提出更具建设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央视网记者:履职五年间,您的建议主要围绕着哪些领域?有哪些被实际采纳了?
别必亮:五年的代表履职中,我个人提出的建议近20条,已全部被采纳。如乡村阅读、古籍整理、科普创作、媒体融合、二手书交易、出版“走出去”、数字编辑人才评价培养、数字出版等等。所有的建议草拟之前都经过了认真调研走访,如向同行业的业务骨干和行政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实地考察、调研交流等,当然也不乏机缘巧合的因素在里边。
比如,关于乡村阅读的建议,是有次春节回乡过年走亲访友时,发现农村房舍一新、家庭殷实,但农户口袋富了、脑袋却空了,热衷于手机刷屏、麻将娱乐而家无片纸,更无读书声,有感于此,寄望用乡村文化建设、用阅读来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助力乡村振兴;关于科普创作的建议,是因为春节观影大片《流浪地球》而关注到了科普的问题;关于二手书交易的建议,是在逛二手书市场选购了一本年代久远的学术著作,与摊位老板攀谈交流时发现的问题。
央视网记者:能否谈谈您现在对“人大代表”这一身份的理解。
别必亮:作为人大代表,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一种荣誉,责任和荣誉二者并存。代表不是光环,代表是要切切实实反映群众的呼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与此同时,代表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关心国计民生。
编辑: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