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爱国情 奋斗者】
“一部《岳飞传》让我出了名,一部《杨家将》让无数人称我为评书表演艺术家,更有甚者,在这前面还加上了‘著名’两个字,我真是不敢当。”刘兰芳字字重音地强调道。
1944年,刘兰芳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一个条件十分困难的家庭,她的姥爷和母亲为她取名刘书琴,“书琴”二字既代表了她母亲的期望,也注定了她的人生走向。她的母亲、姨母都是东北大鼓演员,在她的童年记忆中,母亲优美的歌喉胜过任何一首童谣。但母亲却十分排斥她学这一行,因为在那个旧时代,母亲深知女艺人的艰辛,因此也不主动去教授她任何关于东北大鼓的技巧。
“然而,到了我5岁的时候,母亲却又主动教我唱东北大鼓。”刘兰芳自豪地说道。“因为,1948年2月6日,辽阳解放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了,艺人不再是旧社会的‘下九流’,还有了明确的职业定位——文艺工作者。”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活依然艰苦。1957年,刘兰芳拜杨丽环为师,跟着师父四处演出。“那段日子里,尽管过得很苦,但我却非常满足,走南闯北的演出经历大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它让我更早地自立,我亲身品尝的人生百态也让我对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刘兰芳说道。
那时候的工作不好找,回家后的刘兰芳成了一名“待业青年”。但她始终没让自己的业务荒废,天天跟着二姨学说大书,一有时间就跑到茶社、书场里听书。15岁的她也逐渐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编起唱词来,丝毫不费劲儿,而且速度很快。一次,从鞍山来了一位说大书的著名演员,在茶社唱长篇西河大鼓《精忠说岳》,他就是日后改变刘兰芳一生的伯乐杨呈田。那段日子,刘兰芳每天必到,乐此不疲。“那时候,不但观众认为小女孩来听书是件奇怪的事儿,就连杨呈田老师也注意到了我,一天散场后,来与我交谈,得知我拜过师、学过艺,就让我唱两段。我只唱了几句《忆真妃》便被他打断,他夸我唱得好,还让我一定要去正在招生的鞍山曲艺团报名。”
如愿以偿,刘兰芳成为了鞍山曲艺团的一名正式学员,受到了杨呈田、赵玉峰、阎春田、杨田荣、霍树棠、江玉洁等一批名师的点拨与教导。
后来,团里的老师们发现女孩子应该有女孩子的特色,不能把“书”说得太硬。便计划找一位女老师深入辅导。“这样一来,以《曹家将》《三侠五义》为拿手绝活的孙慧文便成了我的师傅,也为我赐名刘兰芳。而这个名字也成为伴随我艺术生涯的名字了。”刘兰芳回忆道。
至今刘兰芳还清晰地记得她出师之前,师傅孙慧文对她说的话:“走你自己的路,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不然的话,你就不是刘兰芳了。”这句朴素的教诲,让刘兰芳深深牢记,并在多年的磨炼与钻研中,形成了声音洪亮,气定神足,温婉中透着豪迈的个人风格,这使得刘兰芳成为家喻户晓并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评书表演艺术家。
出师后,刘兰芳终于成为一名有工资的正式演员。当时,说书界倡导说新书,刘兰芳毕竟上了两年的初中,在那时来说已经算是“知识分子”,所以说起新书来比老同志轻松得多,《战斗的青春》《小城春秋》也颇受当地观众喜爱。到了1965年,刘兰芳已经在鞍山当地小有名气。
1976年,刘兰芳的事业到了关键节点。她接到了一项难度极大的“任务”。当时的鞍山市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主任李喜元找到了刘兰芳,并力荐她作为先锋,第一个在电台说大书。这时的刘兰芳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也有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她的新曲目《刑场婚礼》和《千里送婴儿》两段大鼓,都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这对于一个生在东北,长于贫困中的女孩来说,已经是极大的成就了。尽管已经积累了一些说唱经验,但李喜元的提议仍让她心中十分没底。她觉得她在鞍山曲艺界还只能算是小辈儿,这等大事,应该让老先生们先上。“但李主任的话让我坚定了决心,他对我说,‘你曾得到多位名师的指导,基本功扎实,也有听众基础,应该趁热打铁。而且相较于你的唱功,你的说功更好,应该专门录一部评书!’”刘兰芳回忆道。
就这样,刘兰芳与丈夫王印权一同决定,就说《岳飞传》!为什么选择它?一是因为这是刘兰芳的底活儿(拿手书),二是因为《岳飞传》是她的伯乐杨呈田传给她的,选择说这部书,也是为了纪念他老人家。
虽做好了决定,但实施起来并不轻松。为了翻新创作《岳飞传》,刘兰芳和王印权一起,开始了没日没夜地创作。那时,她的三个儿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才4岁,夫妻二人白天也都有工作,下班回家还要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只能晚上9点以后搞创作。二人一回一回地捋顺书梁子,出了一回书梁子,就要马上整理成文字。丈夫去睡觉时,就由刘兰芳写,到了后半夜,她困得眼睛睁不开了,她的丈夫再起来继续写。“虽然没有头悬梁、锥刺股,可那时候也没少用冷水浇头,嘴里还念叨着‘男儿当自强’来激励自己,把自己当成男人了!”刘兰芳笑着说道。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这一年的9月1日,他们夫妻二人共同完成的共117回、60多万字的《岳飞传》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首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国有66家电台复录播出。“因为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让文艺迎来了又一次的繁荣,也让我的声音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名人。我是真的不敢当,我之所以能如此受到百姓的喜爱,都是因为党的政策好。”刘兰芳感慨地说道。
在这之后,刘兰芳创作、改编、演出了多部作品,其特点是特别重视体现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着重表现作品中人物的精气神,彰显正义与光明。既能悬念不断,又能入情入理,让老百姓听后还有教育意义,这也是刘兰芳评书广受老百姓喜爱的原因。
在这之后几十年中,从《岳飞传》到《杨家将》《呼家将》《包公巧断螃蟹三》《三打乌龙镇》《白牡丹行动》《赵匡胤演义》《刘金定大战南唐》《小将岳云》;从茶楼、书场到春晚的舞台;从一位普通的剧团演员到中国文联副主席……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的刘兰芳,仍然奔走在第一线,偏僻的村落、热闹的集市、矿山、油田、边防哨卡、老少边区都留下了她演出的足迹。“我们这一批老文艺工作者的命运是跟着国家的命运走过来的,共和国的辛酸和繁荣都有我们的眼泪和笑容。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当时我就在场,这份荣誉,鞭策着我永远不会忘记身为一名曲艺人的责任——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服务!”刘兰芳激情地说道。
(本报记者 朱蒂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