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获赞:真实的力量最触动人心

娱乐新闻来源:广州日报 2016年08月15日 10:3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人间世》深入手术室拍摄。

《人间世》第一集就直面失败医疗案例。

《人间世》总导演周全回应质疑。

《急诊室故事》剧照

《生命缘》拍摄现场。

  最近,纪录片《人间世》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不但火爆社交网络,最后一集前晚播完后,在豆瓣上获得了9.7高分,被人形容为“逆天”。令人好奇的是,这样一部在观感上会引起不适的纪录片缘何得到热捧?又能否促成医患关系的沟通和理解?有声音指出,在真人秀和玄幻剧霸屏的当下,它可谓一股清流,其展现出的真实最能触动人心。

  不按常理出牌 直观呈现死亡

  在第一集里,《人间世》就直接呈现了失败的医疗案例,让人们直接面对死亡。片中上海瑞金医院心外科主任赵强接诊了27岁的马凡综合征患者王斌,这种先天性疾病在医学界等同于“死神代名词”,患者的主动脉随时会撕裂,因大出血死亡。想要救他,就必须把患者全身的主动脉都换成人工血管,这样做等于“半个人要剖开”。但他接下了这个手术,但最终术后第二天,患者王斌因为急性肾衰竭,而没有挺过来。

  第二集《理解》讲述的是120急救车的故事,反映了现实中耽搁急救车的种种原因。

  第九集《爱》则是将观众虐哭最多的一集。节目中,26岁的张丽君和丈夫结婚不到一年,怀着5个月身孕,却被查出癌症晚期。此时,患者需要做出的决定是,到底是生还是不生?最后,患者选择了在怀孕7个月时剖腹产,早产儿体重只有2斤多,但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治疗的进行,她的头发脱落了,一只眼睛也看不见了。而在吃团年饭时,一家人五味杂陈的笑和泪让人印象深刻。为此无数人为当事人的精神意志力和伟大的母爱、平凡人的情感所感动。

  观众感慨:客观正面是最好的地方

  对于这些真实的故事,不少观众表示“哭着看完节目”,不少人物令人记忆深刻:“有一直忍着不敢哭,在签字和送终时终于放声大哭的坚强母亲,有迟迟不敢落笔写下‘放弃治疗’的颤抖的手,有前一秒还对着镜头露出苍白微笑却后一秒躺倒在病床上气息全无的病人,有每天日夜颠倒、困顿中和衣而睡的救护员,有面色青黑刚刚得到肝脏移植重获生机的病人,有喜悦地九死一生终于获救的家属,不管是沉默着流泪,还是撕心裂肺的号哭,都是触动人心的力量,这部纪录片真实地告诉我们,世界上多的是悲欢离合,在疾病面前,渺小的是人类。”

  另有观众认为节目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生命有多珍贵多脆弱?面对手术做与不做的抉择困境,虔诚祈祷却换不回生机的痛苦,这些都是隐藏在片子里的。 请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珍惜身边的人。”

  《人间世》还打破了以往“妙手回春”的传统剧情套路,真实描绘了医生内心的痛苦、生活的挣扎等。有网友评论说:“看多了太多‘完美’的医疗宣传,这样的角度更让人感动。”有人表示同感:“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很客观、很正面,这就是医疗本来的样子。”

  剧组回应质疑:

  “不存在任何事先导演的成分”

  据悉,《人间世》拍摄时间接近两年,深入医疗和手术台一线,直观地展示医生在和死神赛跑中出现的种种状况,有医生面对失败时的无奈和挫折,有面对人生终点时病人的告别,也有面对未知时家人的焦灼等待。而在拍摄时,摄制人员将所有器材都“穿上了”防菌服,即使是病人的血溅到自己脸上都丝毫不为所动,个中艰辛可见一斑。

  尽管如此,在口碑爆棚之外,也出现了不同意见。有人质疑“拍摄影响治疗”:“拍摄很难说会不会干扰到手术发挥,而病人以及家属在危急时刻面对镜头,会不会加剧他们的紧张感,都值得进一步考量。”

  还有人认为纪录片有情感倾向失衡的问题:“体现了医生的辛劳、工作环境的严酷和治病救人的胸怀,试图借此呼吁对医生的尊重,但是医患关系不是一味理解医生就能解决的,有点肤浅,缺少反思力度。”

  《人间世》总导演周全回应说,“老老实实记录,真真诚诚表达”是主创团队的原则,无论片子是否完美,都一定是真实记录的结果,不存在任何事先导演和安排的成分。谈到拍摄的初衷,他说:“我们希望以医院为原点,通过观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标本,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既有人性的光辉,也有人生的无奈。”

  医疗纪录片应该怎样拍?

  能触动人心是关键

  长期以来,由于要考虑到病人隐私、医疗伦理、观众对画面产生不适,以及我国特有的医患矛盾,医疗纪实节目的创作数量不多,具体操作难度很大,但是也有一些相对成功的作品。

  北京卫视播出的《生命缘》在国内是此类节目的先行者:将触角延伸到急诊室、抢救室和手术室,既有监控镜头,也有安装在急救车、抢救室、待产室等场地的吸盘式摄像机,观众将从中触摸到医生和患者在生死刹那间的状态。

  此前收获高口碑的《急诊室故事》同样将镜头对准医疗现场,收视成绩也很亮眼,许多人也表示是“良心之作”。它的拍摄地点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将镜头对准了急诊室的悲欢离合,只不过采用的是固定摄像头,而非移动的摄影机。医生和病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在被拍摄,这样尽可能地减少对诊疗的打扰,医生习惯之后,也很难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与日常习惯,导致拍出来的纪录片更加真实,减少演绎成分。

  娱论

  接受生命的残酷和人心的震撼

  纵观我们以往的医疗题材影视剧,它们有的没有真实地反映医护人员的工作与生活,而是将之进行了富有戏剧效果的处理,比如医生在手术室里唱歌,打情骂俏;在急诊室推着病人时和护士说笑话;穿着工作服在病房办公室穷聊,还随意吃东西;甚至在怎么拿手术刀等专业问题上漏洞百出。这些事无论在现实中哪家医院都是不允许的。

  而当医院真正真实的情况被“插科打诨”地遮蔽以后,许多人受到这类行业剧的影响,很可能会加重对医生和医疗的误解。

  看到这里,如果那些医疗剧的编剧们、导演们能多走点心,动笔之前多开展田野调查,在编剧过程中多问问专家,剧中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笑柄了,也就不会无助于甚至不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就此而言,不避讳医患冲突、采用真实风格的医疗纪录片的意义不言而喻,它被观众力挺就在意料之中了。当然,不能奢望区区一部纪录片就能对医患矛盾起到多大的改进,但它至少让我们认识到:许多时候,激化医患矛盾的导火索,往往不是医生的玩忽职守、胡乱作为,或是国民素质差、家属的无理取闹,而是很多人无法接受医学中的变数和风险,在人命关天面前,任何人的情绪都会被放大。在这个意义上,这部纪录片的播出使我们“用了解增进理解”,医生虽然被奉为白衣天使,但是他们是人不是神,可能跑得比“死神”慢。

  正如片子所描述的那样,病人去世,但家属还是对医生心怀感激,表示“生活总要继续,我们会一切照常”。所以我们也需要接受生命更替的残酷性,以及在面对死亡时,人心给每个人带来的震撼。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