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讯 每年公历5月21日左右,随着太阳到达黄经60°,华夏大地正式进入二十四节气之小满。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之说。
这一天,在东北五常二河乡生态大米种植田内,人声喧哗。一群来自世界各地、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志愿者正和当地农民一起,在稻田里体验田间插秧的自然乐趣。他们发现,五常稻农们已然重拾古老的农耕智慧,在稻田里进行着一场供给侧改革。
发现美好:一个80后城里人的农心
“稻”亦有道,农业是立国之本,也是强国之路,好大米事关国计民生。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让农产品供给数量更充足、品种和质量更契合消费者需要。长期关注“绿色、有机、生态”健康理念的公益团体和来自民间的志愿者们纷纷响应中央号召。这次在五常稻田里的民间体验活动正是基于此。
80后的小杨,是这次民间体验活动北京主办方成员。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五常,也是第一次体验田间劳作。
她和主办方的70、80、90后的小伙伴们因兴趣而组建的这个团队,立足于发现中国有价值的好产品,以传播美好的生活理念为目标。通过自己的亲身考察,寻找全中国真正坚持生态种植的地方和人,然后通过媒体的力量让更多的人知晓并前往体验,不仅仅让更多人的能够吃到真正好吃的五常生态稻鸭米这样的美味,还立足于倡导生态种植和推广,响应供给侧改革。
“政府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开启了全面探索生态农业新模式的试点。我们作为有理想的一代人,不能只将梦想留在口头上。亲自去发现,坚持去传播,才是我们能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小小一步。”
生态种植:二河乡稻田里的供给侧改革
小满,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这一天,小杨和他的小伙伴们在五常发现了“稻田里的供给侧改革”。
几年前,五常大米在市场上被各种虚假掺杂,同时稻田也因为滥用化肥而逐渐不再“富有”……这一切让五常的稻农们痛心疾首,作为对子孙有良心的农民,他们开始艰难的有机生态种植转型,一改以往的传统种植模式,在科学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在稻田间养鸭子。
小杨和他的小伙伴们了解到,这些活跃在稻田间的小鸭子不但可以吃掉害虫和杂草,产生的粪便也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同时,在适当的时候,稻农们还将木耳菌放于田中培育,从而生长出著名的东北特产——黑木耳。
这种方式完全杜绝了化肥和农药的污染,逐渐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由此收获的有机水稻亩产约比原先传统方式增加了1000元,养大的鸭子和成熟的木耳也是农民创收的副产品。据估算,借此,每年二河乡农民的人均收入可达到2万元。
老方:做一个供给侧农民
种地,在中国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是一件长期且艰苦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坚持科学有机种植的则是凤毛麟角。说起二河乡的生态种植尝试,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五常农民老方。
最开始,老方坚持生态种植每亩产量远低于化肥种植,别人笑他傻,放着捷径不走,而他却选择坚持。在农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帮助下,老方不仅努力做到了全程生态种植,产量还年年增高。从他的田间产出的五常稻花香大米,又真正做回到了“米香浓郁,软糯适中,口齿留香,常常回想”。
老方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个人,他还带动了周围农户一起参与到生态种植中。他领导的农业合作社,也不只是当地的种植典范,更是新农村的“五好家庭”推广者。
“进入我们合作社的农民,不能只是会种地,更要讲诚信、孝敬父母、家庭和谐。我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就是,地里生出的大米绝对100%有机,外面的人可以随时来突击检查,我们不会有任何隐瞒。这也是我们合作社的立足之本。我们没啥梦想,就想给后代留住一口真正的五常大米。”
不用再愁粮食没人买,不用再担心被压等压价,不用再去为种地借高利贷,需要做的只是一心一意种好粮。老方和他的合作社感到了做“供给侧农民”的真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