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电视台3月5日消息:今天,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开幕。下午一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翟惠生来到中国网络电视台演播室,接受了本台记者的专访。
作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翟惠生委员对中国记协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做了详细的解答。
以下为访谈节选。
主持人: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复兴访谈两会特别节目。我是主持人。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们中国网络电视台非常容幸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翟惠生,欢迎翟书记。
翟惠生:非常高兴能到这儿来作客,我也向网友们问号,祝大家心想事成。
主持人:谢谢您的祝福。可能很多网友朋友们,尤其是不是从事新闻工作这些朋友们,他们对中国记协不是特别了解,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新闻工作者感到特别亲切,像中国记者之家一样,而且像大家长一样,保证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我们特别想问您,尤其我们都知道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李长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于媒体,善管媒体,您给我们解答一下,您作为记协副主席,如何在未来发展当中很好执行和落实这些要求?
翟惠生:中国记协大家不太熟悉情理之中,为什么呢?他是1937年范长江倡导成立的青年记协,后来变成中国记协,文革当中它停止工作了,直到八十年代的时候才又开始恢复。它就如同联系文学艺术界的文联,和联系作家们的作协,联系妇女的全国妇联,联系工人的全国总工会,大体相同。但是由于它联系的是新闻编辑记者,而新闻编辑记者虽然是一个社会的群体,但是它和社会当中又是相对有特性的一个部分,所以由于面对对象不同,如同您刚才所说的,新闻界比较了解它,社会可能对它了解更欠缺一点。
而对于我们联系的对象,新闻媒体反而社会更能够更多了解,因为社会人看到的都是媒体的报道,中国记协不搞报道,但是它的最大职责就是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纽带和桥梁。这个话提了很多年了,从一开始就提,所有这种行业协会都叫纽带和桥梁,但是我们现在提出来,必须要彰显桥梁纽带作用的时代特征。什么叫时代特征?那就必须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为新闻界服好务,服什么务?我个人认为是,不仅不光是八小时以外的服务,更关键的是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围绕党和老百姓关心的主流、热点、焦点问题,而且又是现在新闻界需要报道的重大问题来做新闻服务。
新闻服务指的是什么,关键是新闻信息服务和倡导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这个方面的服务。为的就是通过我们这种服务,能够让编辑记者能够获取更丰富的新闻资源,能够更好地把握舆论导向,能够写出好稿子,做出好节目,能够把党的声音告诉给老百姓,把老百姓的诉求又通过我们新闻报道的方式更好地能够反映给中央和国务院。这样才是一个桥梁和纽带,才是一个桥梁纽带的时代特性。
主持人:我记得您曾经提到这个桥梁纽带的作用,但是您特别提到在发生这个作用的过程当中亲和力特别重要。
翟惠生:对,最近长春同志概括的善待媒体,善管媒体,这几个善对于中国记协来说尤为重要的,善用,善待,善管,首先我们做出一个表率,我们是一个温馨和谐的记者之家,当时有位领导跟我说,中国记协楼里面什么时候热闹起来了,就证明你们的工作有了成效了。我始终认为我的工作和新闻界的期盼,和领导的要求有差距。因为现在中国记协的大楼比过去热闹了许多,但是还没有完全热闹起来。
比如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记协整改的时候,我们举办了,也可以说创办了叫记者大讲堂,这个记者大讲堂,主要就是围绕着重大报道战役,给记者做一些辅导式的讲座,我们还对境外的包括外国和港台,驻华,驻京的媒体开办一个新闻茶座,也是定期跟他们在新闻信息上有沟通。大家很欢迎,也很期盼我们能够频率更高一些,办得质量更好一些。
但是在初期的时候有一次一个新华社的年轻记者来到记者大讲堂,当时我们讲的是中国应该怎么样应对金融危机的问题,问题很热点,他也很感兴趣,但是他说我真是第一次走进中国记协的大楼,过去都是我们领导来,我们没有机会来,我们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他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我就觉得我们这一步迈对了,就应该请一线的编辑记者多到记者之家来,儿女都不回家,说明这个家不温馨,只有他们真是心甘情愿出自于内在需求走进来了,说明这个家才有亲和力,说明这个家是很和谐的。所以我还是说,一个人也好,一个单位也好,找别人的毛病很容易,学会反观自己是最难的一个事情。那么现在我觉得这个事一定要反观自己,我们的工作有差距,恰恰也是给我们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余地。我还想带这个认识上,在这个方面不断朝前推进这个工作,因为我自己本身是记者出身,我最愿意跟记者交朋友,我一生当中最难忘的经历也是我当普通记者的那段经历,那是最朴实无华的,所以我希望更多的编辑记者跟我们能够走进一个大门,大家这关键是看我们给人家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人家需要不需要,一定要应人之所需,不做到这样,就你回家来,这没有用的。
主持人:我知道您特意设计了新闻走廊,里面有特别温馨的图片等等说明的文字,让儿女回家的时候,能够感受到那种温暖的气氛,下次还想来。
翟惠生:那个是,因为中国记协大楼,是一个四层的楼,不高,我觉得不在楼高与低,也不在大小,我一直在提倡,作为中国记协应该再增加楼的文化含量和新闻含量,于是我们在这种思维下,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就做了一个新闻历史走廊。是展示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闻事业的七十年重要的节点,包括人,包括事,或者包括一些重要的报道。尽管这是一个初步的,但是对于很多新闻工作者来说,当他们看了以后,觉得很新鲜,这是从教科书里面读不到的,换句话说,也可以是一本浓缩的教科书,他只要浏览一下这个展览,他马上就知道七十年来,原来有这么多,有这几个先驱,有这几篇重要的报道,那就成了,纲举目张,纲有了,其他更好说了。
主持人:为什么特意提到这个事,我发现很多走进中国记协大楼的记者们,对新闻历史走廊印象都特别深刻,回来之后也是都跟大家一起来交流。
翟惠生:对,不光咱们国内的记者,因为我们那承担着新闻界对外交流的任务,长春同志说让我们发挥民间新闻交流的独特作用,所有境外的新闻代表团基本是由中国记协来接待,或者来组织安排的。这些境外的媒体记者和编辑走进来的时候,他们最驻足时间长的地方,用镜头对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这些新闻走廊里面所展示的这些人和事件。
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去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报道可以说是浓墨重彩,可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一天的报道,就是新华社发了一个消息通稿,他是新华社一个记者写的,这个原文就用原版式人民日报刊登的原版式刻在中国记协新闻走廊上,一千字读来琅琅上口,对今天所有编辑记者写消息是一个范本。当然,还有后来最著名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我们也是原文搁在上面,有两位记者的塑像。
责编:王璐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