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我在现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闽台缘》专题展

CCTV.com  2009年06月19日 13:0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第二部分 血脉相亲

    闽台同根同宗,血脉相连,骨肉相亲。自周秦开始,闽越族人民渡过台湾海峡,成为台湾原住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元以后,闽、粤先民前仆后继,移居台湾,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移民活动达到高潮。移民们慎终追远,修族谱,建宗祠,寻根认祖,并以祖籍地名作为在台定居地的名称,以激励子孙勿忘故土。

    第一单元 闽越东徙

    闽越族是南方百越的支系,居住于福建、浙南等地,善于造舟航海。在周秦汉时期民族融合与斗争的动荡之际,一部分闽越人乘船渡过台湾海峡,定居台湾岛上。他们克服险恶的自然环境,披荆斩棘,开发台湾,成为台湾原住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闽越古遗址

    在闽东、闽北、浙南和台湾普遍留有闽越贵族活动过的遗迹,说明海峡两岸同属闽越族居住和活动的地域。

    2、闽越族与台湾原住民

    明代及明代以前的文献,台湾原住民多被冠于“番”、“夷”名之,后来统称为“土著”。 分布于台湾西部平原与丘陵的原住民称为平埔族,近代已汉化;现存原住民可分为: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卑南人、鲁凯人、赛夏人、雅美人、邵人等,他们大多住在台湾中部山区和东部纵谷平原及兰屿岛等地,善舟、干栏式建筑、纹身、崇蛇等生活文化习俗,颇具古闽越遗风。

    第二单元 大陆民众迁台

    宋元时期,福建人民移居台、澎渐众,明清时期出现多次移民浪潮。迁居台湾的福建人与当地的土著民一起披荆斩棘,共同开发台湾,使台湾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

    1、宋元初渡澎台

    宋元时期,福建民众成批迁居台、澎,结茅为屋,耕渔为业,而且从事海上贸易活动。

    2、郑氏组织移民

    明朝末年,大陆战火连绵,福建沿海失去土地的农民在颜思齐、郑芝龙的组织下,到台湾垦荒。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以福建沿海农民组建的郑氏军队,成为开发台湾岛的新的主力军。

    3、清朝移民浪潮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福建移民台湾进入一个新时期。1683年后,福建、广东等地移民冲破清朝政府限制,不畏艰难,冒着生命危险,渡过湍急险恶的黑水沟,在台湾各地登陆,拓荒垦殖。汉族移民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把有关的宗族组织和宗教活动相继移植台湾,世代传承,并定期回祖籍寻根认祖。

    1、【移民宗祠与祖厝】

    宗庙是宗族祭祀祖先之所,宗庙祭祀是加强亲情、维系血缘关系的一种手段。在台湾的福建移民,通过参与修建祖宗祠庙来表达自己认祖怀宗之情,他们不仅返回祖籍地祭祖,还经常捐资修建祖籍地的宗庙。

    2、【移民在台湾的宗庙与古厝】

    移居台湾的福建先民们,为了纪念祖先,慎终追远,纷纷建立宗庙,维护与大陆宗族的亲情,加强彼此的沟通联系。

    3、【闽台神主牌】

    中华传统文化中流行祖先崇拜,神主牌是纪念祖先,祈福禳祸,惠泽子孙的象征。闽、台人民都有奉祀神主牌的传统。福建移民渡台后,敬祖睦族,往往在各宗族的祠堂内,奉祀“唐山祖”和“开台始祖”的神主牌。

    4、【移民祖墓】

    福建民间素有祭祖传统。移民到台湾的闽南人,不少人时常回乡祭祖、修祖坟、建祠堂以及归葬大陆。后来大多移民受条件限制,死后葬在台湾,他们的墓碑上标上堂号、郡望,以表明家族的来源地或祖籍地,为后代寻根留下依据,体现了闽、台两地的血缘。

2/7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