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我在现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闽台缘》专题展

CCTV.com  2009年06月19日 13:0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专题:海西发展新跨越

广场全景

闽台缘博物馆

    序 厅

    福建与台湾历史渊源深远,地缘近、血缘亲、商缘广、文缘同、法缘久,形成密不可分的独特关系。

    追溯远古,闽台陆地曾数度连接,台湾海峡形成后,两岸相望依然近若毗邻;史前大陆古人类已进入台湾,成为当地的先住民,宋元始福建汉族人民又大批移居宝岛,与先住民一道披荆斩棘,开发建设美好家园;便捷的水道,亲近的情趣,两岸经济互补互利,建立起同功发展的合力;同宗共祖,语言通,习俗同,炎黄文化薪火代代传承,一条永恒的根脉牢牢维系。

    台湾长期与福建隶属一个行政省区。中央政府在台湾建省后,台湾与福建仍保持特殊的关系。日本殖民主义者强占台湾,两岸同胞生死与共并肩抗日,取得最后的胜利。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福建在台湾光复和重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昭示: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山水本相依,闽台骨肉亲,中华大一统,缘定难分离。

    第一部分 远古家园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第四纪更新世冰河期间,海平面下降,台湾与大陆曾数度相连,古动物和古人类不断迁徙岛内。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重新形成台湾海峡,闽台两地先民冲破惊涛骇浪的险阻,仍然保持原始文化的密切联系,共同开辟了远古的家园。

    第一单元 陆桥相连

    更新世末次冰河期间,是人类诞生以来规模最为宏大的冰期,地球气候急剧变冷,台湾海峡水面下降最低位置,低于现代海面150米左右,于是华南沿海形成辽阔滨海平原,海峡变通途,大陆古人类和古动物迁徙至台湾岛。在经历沧桑巨变的今天,遗存了历史的物证。

    1、古动物迁徙

    闽台两地发现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物种覆盖寒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反映了冰河时期大陆南北方古动物从不同路线迁徙台湾。

    2、古人类迁徙

    华南暨闽台发现数十处古人类遗存,根据遗址的早晚年代分布规律及其遗迹、遗物形制互相接近的关系,反映从更新世早期起,大陆古人类逐渐东迁台湾的活动轨迹。

    第二单元 史前文化

    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台湾史前文化,或从大陆传入,或受大陆影响,长期以来,彼此交流碰撞,具有较多的共性因素,形成较为相近的文化面貌。

    1、长滨文化与大陆旧石器文化

    台湾旧石器时代的长滨文化,以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遗址为代表,距今年代为二、三万年至五千年左右,住民过着穴居、渔猎和采集生活,其石器制造方法,属于华南砾石器以及细小石器的传统,与福建三明的万寿岩、漳州莲花池山等遗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长滨文化的人类,有可能来自华南地区。

    2、大坌坑文化与大陆新石器文化

    台湾新石器时代的大坌坑文化遗址,首先发现于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分布于台湾岛北部、西南部、东部海岸以及澎湖群岛,距今年代为五、六千年左右。住民居于海边台地、山坡或沙丘上,从事渔猎、采集为主的生产活动,已有原始的农业。其石器为打制与磨制,陶器以粗绳纹为特征。与之相对应的遗存,见于闽、广沿海及岛屿,以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为代表,无论器物形制、经济生活和文化年代都非常类似,共同构成了海峡两岸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同一文化圈。

    3、台湾圆山文化与大陆新石器文化

    台湾圆山文化,以台北市圆山贝冢遗址为代表,分布在台湾东北部海岸和台北盆地中,距今四千五百年至两千五百年之间。住民聚落都在山丘或山麓上,从事渔猎和农耕生产。陶器以红褐陶为主,石器中有段石锛、有肩石斧极有特色,其形制来源于中国大陆东南地区。

    4、台湾凤鼻头文化和大陆新石器文化

    台湾凤鼻头文化,首先发现于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遗址,集中分布于中南部西海岸,距今约五千年至二千年。住民经济生活的明显特征是走向谷物农业的种植生产和较为稳定的聚落形态。陶器早晚有红陶、灰黑陶、彩陶等,石器有斧、锛、锄、刀等,与海峡西岸的江、浙、闽史前文化有显著类似,尤其是与福建昙石山文化红陶、灰、黑陶及其后一度流行的彩陶序列相当一致,且带有滞后性,说明受到昙石山文化的强烈影响。

1/7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