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视频][媒体·人物]“麦田守望者”——塞林格

CCTV.com  2010年01月31日 13:1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进入[中国新闻]>>

  

  央视网消息(中国新闻):主持人:美国文学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于美国当地时间27号在家中逝世,享年91岁。塞林格一生创作多部小说和文学作品,最负盛名作品

  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迄今为止全球发行量超过6000万册,已成为公认的美国现代文学经典。而他本人曲折、充满神秘色彩的一生则更令读者着迷。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位麦田守望者塞林格。

  1、《中国日报》 一生经历丰富 一书名声大噪

  塞林格1919年1月1日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富商家庭,15岁时被父亲送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军事学校学习,后来又到波兰学做火腿。1942年踏上从军之路,在欧洲战场从事反间谍工作。这期间他写了多本以战争为题材的书。1946年退伍回到纽约开始专心创作。1951年出版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料大获成功,从此一举成名。

  之后又创作了《弗兰尼与祖伊》 、《西摩:小传》、《九故事》等作品,但都没有《麦田里的守望者》那么成功。

  2、《人民日报》 “垮掉的一代”影响全球

  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风靡全球。书中主人公霍尔顿成为美国二战后“垮掉的一代”的象征。该书成为美国学校必读书,许多以青少年成长为题材的小说经常被人拿来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相比较。同时,这本书在中国也有无数知音,有人曾把它的正式出版评为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最令人难忘的阅读事件之一。迄今为止这部书全球发行超过6500万册,被评作20世纪最佳小说之一。

  3、 美国《今日美国》 永不过时的作家

  人们不禁在问,是什么让这部书如此吸引人?有作家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他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一个青少年的口吻进行叙述,同时也以一个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笔法细腻深刻,剖析了主人公的复杂心理;语言生动活泼,口语俚语运用恰到好处。另外,他还把“生活流”和“意识流”巧妙结合,增加作品的感染力。读者评价塞林格是永不过时的作家,他在20世纪的文学界是独一无二的。

  4、 美国《今日美国》 创造美国现代经典的遁世作家

  上世纪60年代,当他在文学创作上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人间蒸发。原来,他在一个偏僻小镇购置土地,建造小屋,过上退隐田园的生活。高高的围墙使他与世隔绝,长达40年光阴,他独自一人生活。在隐居的日子里,他的所作所为神秘莫测、不为世人所知。而他的多次婚姻也被外界所报道,但是他自己却没有再给外界任何评论和回答。

  5、俄罗斯《俄罗斯报》 一个怪人

  “塞林格迷”们最关心的是在他隐居的这数十年间,究竟有没有创作新的作品。大多数人信其有,只有少数人认为自从《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后他便江郎才尽,即使有,也不可能超越那部撼世之作。目前,人们已知的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1965年发表在《纽约客》杂志上的短篇小说《哈普沃兹16,1924》,但由于某些原因这篇小说没有正式出版。塞林格生前还写过其它作品吗?有人猜测,以塞林格的个性,即使曾有大量作品,也会被他付之一炬。

  塞林格的古怪个性渗透在他的整个写作过程和维权行动

  6、 印度《印度时报》 维护声誉 只为快乐而写作

  他在1974年对《纽约时报》的采访中说,他不再出书有着“美妙的宁静”,而出版是对他个人隐私的一种严重侵犯。他喜欢写作。他热爱写作。但他只为自己和自己的快乐而写作。然而,塞林格经常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和版权而将他人诉之法庭。1982年,他曾控告一家杂志,因为该杂志刊登了对他的虚构采访;就在去年,90岁的他还打赢了一场涉及《麦田里的守望者》版权的官司。

  7、 美联社 简单而低调

  与世隔绝的几十年里,这位大作家每周都会到附近的商店取一周的报纸,有时他会到附近的大学图书馆阅读。他的家是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小木屋,与当地居民没有两样。他一直靠稿费生活,没有其它的产业和生活来源。这一切都表明了塞林格的人生态度:简单而低调。

责编:刘一

1/1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