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9月15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中国和世界———感知与真相”国际研讨会1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落下帷幕。这一研讨会可以说是在紧张气氛中开始的。由于德国主办方擅自改变议程,邀请异见人士参加,引起中国代表团离场抗议。在德方道歉后,研讨会得以顺利进行。14日,中德双方与会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大多对研讨会成果表示满意,但有中国学者向记者提出,在这次事件中,德国媒体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是煽风点火,甚至进行不实报道,中方对此感到很气愤。
在研讨会上,来自中德的16位学者、外交官、作家和媒体工作者围绕“中国的世界地位:自我和他我认识”、“多样的画面———多样的误解?媒体眼中的中国”、“中国正迈向知识型社会”等议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很多发言者提出,中国是现在和未来都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张蕴岭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要与中国这个大国相处,德国需要调整好自己。中德要想友好相处,只能通过对话与合作。双方都必须关心对方的利益和关注点,只有这样才能做朋友。
尽管几乎所有德国媒体都对这场研讨会进行了报道,不过“批评”声似乎成了主调,很多媒体指责德国主办方“在压力下屈服”。《法兰克福周报》14日评论说,在争吵中结束的国际研讨会对于法兰克福书展来说是“一场灾难”。德国《世界报》认为,虽然两名异见人士来到了研讨会现场并参与了讨论,但法兰克福书展的自由宗旨“依然受到质疑”。《世界报》甚至激烈地提出,“从一开始邀请中国作为主宾国实际上就是存在争论的”。《南德意志报》更恶毒地提议将“中国为主宾国的法兰克福书展”改称为“做客法兰克福的北京书展”,因为“中国部分接管了对法兰克福书展的控制权”。
参加国际研讨会的中国学者对德媒的煽风点火和不实炒作表示极大的不满。在最后一天的讨论会上,中国学者莫言在发言时用讽刺的口吻批评了德媒对他的不实报道。莫言说,“我这次来德国不仅应夫人的要求买回了一个银光闪闪的德国高压锅,还卸下了德国媒体赠送给我的一口黑锅。”德媒此前报道说,莫言声称“不愿和异见人士待在同一个房间”,但实际上莫言从未说过这样的话,也没有德国媒体采访过他。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则在会上拿着“德国之声”9月12日的一篇中文报道说,报道中把一句她根本没有说过的话安在她头上,“这种做法实在不是一位有专业素质的记者应该做的”。(本报赴德国特派记者 段聪聪)
相关链接:
责编:彭伟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