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KC-135空中加油机为战斗机加油
回到美国之后,这两套加油系统被送入波音公司。波音公司据此生产了40架KB-29M加油机和40套B-29MR受油器。1948年6月30日,战略空军司令部建立了首批两个KB-29M中队。1948年12月,一架B-50轰炸机在加油机支持下,从得克萨斯的卡斯维尔空军基地起飞,携带4540公斤的假原子弹,来回飞行15128公里,对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进行了假想攻击,以展示美国空军具有远程轰炸能力。
此后,美空军进行了环球飞行,一架B-50A轰炸机从卡斯维尔空军基地出发,进行了94小时1分钟的环球飞行,途中进行了4次空中加油。这充分表明加油机使战略空军司令部能够有效扩大B-29和B-50A轰炸机的航程,战略空军司令部遂决定未来所有轰炸机都应具备空中加油能力。
但从实际运用来看,从英国采购的这套“循环软管”加油系统还存在很大缺陷,尤其是在恶劣天气下无法应用。波音公司对“循环软管”进行了改进,推出KB-29P加油机。1951年,波音公司又推出了新型的KC-97型加油机,美空军采购了800架。
美加油机推陈出新
1952年,具备8个发动机的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服役,但同时暴露了KC-97型加油机的使用效率问题。
一架KC-97型“同温层货运机”加油机能够携带5.3万磅的航油,可有效为2架B-47轰炸机加油。而B-52的“胃口”更大,航油的消耗率更高,这就意味着一架B-52需要更多的KC-97加油机来支援。此外,KC-97型加油机是活塞发动机,B-52为涡轮发动机,前者的飞行速度和高度都要落后于后者。在加油时,B-52不得不先降低到KC-97的飞行高度,加油完成后再爬升到正常的巡航高度,这意味着更多的燃油消耗。KC-97的速度比B-52低,如果要在指定地点实施空中加油,KC-97必须比B-52提前飞行,这无疑需要额外的战斗机进行护航。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