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会对伊朗开战
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做客新华网,就布什的“中东之旅”接受了新华网专访。图为陶文钊回答网友提问。 新华网 张泳 摄
主持人:中东问题一向是美国政府外交的重点,中东形势的发展也备受美国对外政策尤其是中东政策的影响,美国究竟想在中东实现哪些战略目的?
陶文钊:美国对中东战略有以下目的:第一、美国在全球都要维持一个霸权的地位,当然在中东地区也要维持这个霸权地位。第二、中东是一个盛产石油的地方。以前也有争论,美国打伊拉克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有人说就是为了石油。即使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石油,但石油绝对是目的之一,这个是可以肯定的。第三、中东战略形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从9·11之后,美国的战略重点从阿富汗到西亚、中东这个地区,现在伊拉克的形势还没有得到基本的好转,我觉得在今后若干年之后,恐怕美国的战略重点还会继续在这个地区。除非中东的形势有很大的好转,比如说巴以和平进程达成了,以色列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和解了,中东地区的情况会有根本的变化。
另外,在美国打伊拉克战争之前,他们一直再强调美国打伊拉克战争的一个重要的目的通过巴格达来走向中东,伊拉克在中亚,如果在巴格达能树立起民主自由的样板,这个民主之声就会在整个中东地区回荡,这也可以说是美国当时一种非常罗曼蒂克的想法。这次布什的中东之行还讲到这个事情,当然这次重点不是推广民主,实际上中东这些国家都是酋长国,有的是王国,离西方式的民主很远。
在美国,有人说布什是个“大毁大誉”的人,他不是“温吞水总统”。有的人觉得他犯了很多错误,但也有人认为他是个战略家。我知道有一个美国专家,他对布什特别欣赏,他觉得布什总统是美国历史上除了罗斯福总统、林肯总统以外少有的大战略家。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改变了整个中东,现在布什要把它改变成一个西方式的民主社会。美国有个设想,在40年里改变中东,但这个计划没有实施,因为美国的邻国都不支持。布什认定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是推广民主,所以这次他的中东之行还有个目的,就是要在这个地区推广民主和自由。
主持人:您认为中东其他国家会联合起来孤立伊朗吗? 美国会对伊朗开战吗?
陶文钊:海湾地区的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比较明朗,一个他们对伊朗很警惕,伊朗是这个地区的超级大国。他们开海湾合作会议的时候,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国王虽说是手拉着手,但实际上是面和心不和,彼此很警惕的。但他们是伊朗的邻国,如果伊朗打不过美国,报复这些国家是绰绰有余的。去年4月中东地区形势特别紧张,俄罗斯的情报机关说4月6号美国就要打伊朗,在那个时候海湾国家纷纷声明他们不是美国进入伊朗的平台,你不可能利用我这个地方向伊朗发起进攻。所以海湾国家地缘政治就是这样的,一方面希望伊朗不要威胁到他,他们对伊朗非常有戒心,另一方面也不希望看到伊朗和美国打仗,因为对他们没有好处。所以,美国也不会放松,继续动员国际社会对伊朗保持高压的态势。
但是我认为美国不会对伊朗开战。在去年4月份的时候,美伊局势最紧张的时候我也认为不会。首先,美国深陷伊拉克,伊朗和伊拉克太不一样,伊朗的人口和领土都是伊拉克的三倍。其次,伊朗现在跟除了美国以外,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很强的经济上的联系。当然,俄罗斯为伊朗提供浓缩铀,美国和伊朗打也不合适,但是美国一直保持这么一个高压的态势,对伊朗实行制裁。这种事情还是会发生的,但是开火是不大可能的。
主持人:有报道说美国在中东战略上没有处理好伊拉克和伊朗相互制衡的关系,您对此如何看呢?
陶文钊:克林顿政府对中东的政策是双重遏制,既遏制伊拉克,也遏制伊朗。实际上布什政府在中东一个大的失误是攻打塔利班。塔利班是逊尼派一个极端组织,原来塔利班掌权的时候,阿富汗是逊尼派的一个极端国。当时只有两个国家跟阿富汗有外交关系,一个是巴基斯坦,一个是沙特阿拉伯。美国打了塔利班就消除了伊朗的一个天敌,美国打了伊拉克又消除了伊朗的另一个天敌。所以美国把本来中东地区制衡伊朗的两个最主要的对手,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和萨达姆控制的伊拉克都打掉了。所以伊朗现在成为一个个地区超级大国,这是美国控制的结果,所以布什的中东政策确实没有构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