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11月1日消息(记者刘卫宏 肖春飞):中国男足在亚足联年度最佳提名中惨遭“剃光头”,但这并不影响中国足球的好心情。赫然获得亚足联年度最佳协会奖提名的中国足协,日前为中超联赛颁发了各项大奖,场面整得风光而热闹。
中超年年变,一年不如一年,明年怎么办,还在热闹的争论之中。不过,这种“自恋式”的表扬,向来不会缩水。其实要评“之最”,可以将三年级的中超评为“最伤感赛季”。因为今年的中超联赛令人伤感的事情很多,而且很集中。
在一片刀光鞋影中,有球员接连被砍,有球员先后被踢伤甚至造成终身残疾。在口水与报复动作中,郑核心成为恶人,李队长被国家队除名。还有一批球员因为各种嫌疑,成为停训、停赛、停薪的“三停大军”。也许力帆不讨人喜欢,但随着它的降级,西部因此无中超。也许联赛可以不关注,但这些中超大腕们组成的国家队,已视任何一支鱼腩为劲敌。
中超早已麻木于“假赌黑”,骂与被骂都很疲劳,因此继续纠缠显得相当无趣。然而,中超总是创造性地产生新事物、新词汇,却从来没有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总是痼疾未除、新患又来。联赛环境就这样持续恶化,被俱乐部老总斥为“不敢恭维”。赞助商和投资者的热情持续下降,除了少数国企足球还有一掷千金的阔绰,民企足球早已紧缩银根。收入落差和环境熏陶,让一批职业球员几成职业赌徒。
中国足球境况至此,反思原因,都能说个子丑寅卯;寻找办法,早已深入到各个角度。就“强化理论”而言,社会舆论对中国足球的批判与声讨,已将“负强化效应”发挥到了极致。但是没用,而且一直近乎于“零效应”。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足球现状是对“态度决定论”的有力论证。
和刚刚终审的“意甲电话门”事件相比,中超丑闻似乎有点小巫的意思。而且,中国足协在征求社会对深化足球改革的建议时,列举了11个专题,他们对中国足球问题的认识,全面而深刻。问题在于,我们总是有认识无措施,有措施不落实。前两年一本畅销书《执行》说,领导者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执行的效果,这话有道理。
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足协需要换态度。娱乐是足球的重要功能,尽管中国足球的快乐不多,但球迷是一个“无利益诉求”群体,所求不多,看球赛就是观赏乃至休闲消遣而已。如果能换个态度,也许就有不同的心情。
责编:谭启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