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水儿
心理学烟酒僧,坚持客观中立的批判性思维,投身科普的革命之路。

从小英雄到诈骗犯——汶川地震幸存者的不同命运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马斯洛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个无法被忘记的时间;8.0级地震,近7万人遇难,一段8年过去依然会感到伤痛的记忆。

  在抗震救灾期间,出现了很多知名新闻人物,有的带给我们无限感动,有的则备受争议,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都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林浩:从小英雄到小演员

  林浩大概是汶川地震里涌现的最有名的“小英雄”了。当年,只有8岁的林浩在地震废墟里为同学们鼓舞士气,并安慰哭泣的女同学。他爬出废墟后,没有离开,两次返回废墟背出两名昏迷的同学。再次返回时,楼板垮塌,把他压在下面,被老师拉出来。因地震英勇表现,他被授予“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荣誉称号。

  此后,林浩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国旗手,与姚明一起出现在世界媒体的聚光灯下。2011年1月,作为59位杰出华人中唯一儿童,林浩亮相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筹拍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据了解,一年前,林浩放弃就读普通高中,选择在成都的一所艺术类学校就读。林浩也已经在多部电影电视剧中,饰演了一些角色,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是他现在的梦想。

  雷楚年:从小英雄到诈骗犯

  同样是知名的“小英雄”,雷楚年的命运轨迹和林浩刚好相反。汶川地震时,他是一名彭州的15岁的初中生,在地震中勇救7名同学。其后,荣誉和光环随之而来,他与林浩等一起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他也因此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少年成名,给雷楚年带来的不是前进的鼓舞,反而逐渐毁掉了他。2014年,沉寂在舆论中多年的雷楚年突然再次登上媒体头条,但这次并非光彩之事。他涉诈骗46万元,或获刑10年以上。原来,成名后的雷楚年“走哪儿都是英雄”,经常逃课,不爱读书,常与社会上的人来往,大手大脚花钱,有时候泡吧一夜花费数千,他声称能帮人找空姐工作、就读重点中学、购买驾照等,被控诈骗21人共46.3万元。

  相似的苦难经历,相似的“小英雄”光环,却为何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在我们感叹“世事无常”、“时间改变一切”的时候,创伤后个人心灵的成长才是最应该受到关注的话题。

  地震作为一种重大的创伤事件,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持久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更大。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受地震影响,青少年较容易出现诸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等心理问题。汶川地震后,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者也证实PTSD、抑郁等问题确实普遍存在于震后青少年群体。

  传说中凤凰能在危机时刻集香木焚身,而后从死灰中获得重生,那新生的凤凰比先前更加艳丽多姿,生机勃勃。心理学借用此说法,把在创伤后成功解脱并以崭新的姿态面对生活的现象叫做“浴火现象”。

  所谓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growth,PTG),是指个体同主要的生活危机进行抗争后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心理变化,这个现象最初是在十九世纪中期由心理学家RichardTedeschi和LawrenceCalhoun发现的。现在的研究认为创伤后成长有别于单纯的恢复能力;通过主动地在糟糕的经历中寻找积极的意义,创伤后成长可以把逆境变成催化剂,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五个方面的积极变化标志着创伤后成长的出现同样这五点也告诉我们该如何充分利用逆境

  首先是个人信心。灾祸往往让我们看到自己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是多么脆弱,让我们感觉自己软弱而无助。然而反过来,灾祸同样可以激发我们的自信,让我们变得更坚强。举例来说,经历过汶川地震的男生A在接受心理学家的访谈时,概括自己的变化时提到:“第一是应变能力强了,就是遇事情不再像以前那么慌张,然后可以比较冷静地处理。”女生B在访谈中提到“很明确地知道自己心中想要什么,在乎什么,比原来更加坚定。”

  第二是社会关系。不论是亲人朋友还是有相同遭遇的陌生人,苦难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支持对于创伤后的恢复尤为重要,与人交流,一起克服难关有益于寻找意义。比如,上文提到的男生A说:“地震之后更加开朗了,就是比原来外向了,有很多的好朋友,然后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也学会主动沟通、打招呼等。”

  第三是对未来的展望。悲剧改变了我们的看法,让我们更加珍视美好的事物,重塑了我们人生目的。汶川地震之后学校的老师总结道:“成绩好的学生理想放得更远大一些。”“可能因为地震以后很多人过来,许多学生看得比较远,他们的理想比原来更远大一些了,他们不会只想着高中要考上一中,他们可能会考外面的学校,甚至考大学的时候会想要考北京的大学、上海的高校……””比如他会提到对家乡的这种期望,他说希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

  第四个方面是信仰,悲痛可能动摇,也可能坚定一个人的信仰。根据研究人员的解释,人们在经历创伤后会重新审视他们自己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角色定位,或感受到一种新的精神联系,这可能会影响的他们的意义感或信仰。比如,灾难之后,有宗教信仰的父母可能会认为孩子的苦难是上帝的意志,这样就坚定了他们过去的一贯信仰。相反,如果他们开始质疑上帝存在的意义,就动摇了他们过去的信仰。

  最后,第五个变化是新的可能性。在创伤发生之后,人们可能会意识到新的机遇就在身边,并决心去追求。不难想象一个因地震而截肢的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身体残疾而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但是也有可能因为放弃了先前的工作却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寻找新可能性的一种方法是想象你理想的未来生活,思考如何把它变为现实并付诸实践。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彻底走出创伤的阴影。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会被创伤完全粉碎,然后重新建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伤能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是如果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内心的焦虑,那我们又极有可能走入歧途。

  我们已经难以对比林浩和雷楚年在创伤后具体都经历了什么,但是我们看到了鲜明的对比,没有人能免于痛苦,但是改变生活态度和愿望满足方式,在遭受精神创伤之后另找精神寄托途径,转换一种新的精神满足形式,重新调整生活价值与目标,才能真正适应新的环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