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明:电力“创客”守护万家灯火

张黎明(中)工作照

在天津滨海新区,“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赫赫有名。这个服务队是以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分公司运检第四党支部副书记、运检部配电抢修一班班长张黎明的名字命名的。

30年来,张黎明敬业、创业、乐业,始终扎根电力抢修一线,巡线8万多公里,绘制线路地图1500多张,完成故障抢修、倒闸操作等作业近2万次,从未发生安全事故,从未收到服务投诉。

30年来,他立足本岗搞创新,个人获24项国家专利,带领团队为公司实现技术革新200多项,110余项成果获国家专利,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10亿元,是天津市电力系统唯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一线工人。

30年来,他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带领工友开展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个人义务奉献1万多小时,使“张黎明”成为一块响当当的招牌。

扎根一线争做“英雄”

1987年,年仅18岁的张黎明从天津电校毕业,分配至原塘沽供电局线路高压运行班。那时,挖坑、立杆、架线全凭人力,工作十分艰苦。而张黎明所在的“红旗班组”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谁有技术特长、急难险重谁冲的上去,谁就是“英雄”,这深深影响着张黎明,也坚定了他扎根一线的决心。

1998年,作为唯一的技术工人,张黎明被破格评为专责工程师,负责塘沽地区供电线路的管理。但不愿安逸的张黎明却主动请缨重回一线,从此,便再没离开。

这些年来,张黎明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下班后骑车走街串巷,了解线路运行情况。遇到线路切改、沿线环境变化他就随手画下来,工作30年来,他已亲手绘制线路图1500余张。经绘图,铁塔在什么位置、周边什么环境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而且其所辖线路的参数指标、变化状况、沿线环境及用户特点等情况,他都了然于胸,被同事称为抢修“活地图”。

日积月累的一线经验让张黎明练就了故障诊断的一手绝活,他可以根据停电范围、天气情况和线路健康状况“望闻问切”、抽丝剥茧,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成因和点位,为及时恢复送电赢得宝贵时间。

2015年7月,天津自贸试验区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宝龙大厦出现电路跳闸停电事故。张黎明和队员们赶到现场后发现,以往的合闸送电方法不起作用。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张黎明忽然想起几年前与开关箱生产商探讨业务时,“解剖”开关箱时的情景。“或许是箱体里轴承杆与簧勾连接部分生锈了。”张黎明大胆地往箱体中喷入松动液,用扳手活动轴承开关,再次合上开关,“来电了!”现场一片欢呼。

张黎明义务帮助孤寡老人

不断创新成就蓝领“创客”

30年扎根一线、30年学习积累,给张黎明和他的团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让他们在创新创造的道路上高歌前行。

国网天津滨海公司“张黎明创新工作室”里,有一间摆满各种仪器设备的实验室,专门提供给队员们做实验、搞发明。设备选配、材料购置、创新立项、经费申请、专家指导……100多项发明从这里孵化,其中20多项填补电力行业空白,累计创造近10亿元的经济价值。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张黎明常年随身携带螺丝刀、小剪刀,一有创意点子就着手进行试验、改进,有时自己站在塔杆下一遍遍尝试。看似枯燥乏味、简单重复的试验,张黎明却能从中找到“入境”的快乐,很多得意之作应运而生。

“可摘取式低压刀闸”就是其中一例。社区用电超负荷或遇到暴雨雷电天气,线路变压器就容易发生保险片短路烧毁故障,以前,需要作业人员爬到电线杆上带电更换保险片,正常时间是45分钟。为节省检修时间,张黎明带领大家发明了一种一体式绝缘拉杆,利用物理学重力跌落原理巧妙地将刀闸设计成可摘取式,让抢修员不用爬电线杆,在地面就能摘取更换,修复时间缩短至8分钟,既安全又省时。现在,这项发明已经推广到全市,仅这一项就实现年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真心奉献获称“光明使者”

2007年,和着电力行业开展“电力心连心”工程的春风,以队长张黎明名字命名的“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了。服务队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挂起“黎明出发、点亮万家”的牌子。张黎明说,“这不仅仅是承诺,更是一种鞭策,时刻提醒自己和队员们的职责所在。”

十年间,他们走进社区保民生,推行社区经理服务制,开展“节能互助,照亮邻里”等服务项目;走进石化企业和“大火箭”基地,安全检查保供电;走进乡村,推行节约用电小窍门,增加电力设备让农村告别低电压;走进校园,向孩子们宣传安全用电常识;走进医院,检修线路保安全……

在服务队联系的社区里,提起张黎明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居委会把张黎明当成社区的“电管家”,社区孤老户则一直亲切地叫他“张书记”,因为在他们心里,张黎明和他的团队是代表党和政府,为他们送温暖的“光明使者”。

有黎明的地方就有光明。张黎明和他的团队像卫士一样,用奉献的行动一直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他们用点滴奉献,践行着“客户所需、党员所及,让党旗飘扬、让百姓满意、让爱心传递”的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