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甘而可的“漆”彩人生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新石器时代起先辈就认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徽州早在唐代就以漆器闻名,宋代时徽州细嵌螺甸漆器更是誉满全国,有着“宋嵌”之称。徽州盛产漆树,徽州漆器是利用天然的生漆作主要原料,掺以绿松石、丹砂、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而制成,古称“菠萝漆器”,菠萝漆为徽州漆器技艺最高水平代表。然而,这样优秀的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失传。
甘而可是安徽黄山人,生于1955年。甘而可懂绘画、善木工、会雕刻、精设计,漆艺遵循纯正的传统技法。经过近30年的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他使濒临失传的徽州传统髹漆技艺“菠萝漆”(又称犀皮漆)、“漆砂砚”恢复新生,并重新焕发出活力,因此被评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传承人。
甘而可已经把徽州漆器做到了极致,在中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现代人4件作品中,他的“菠萝漆”圆盒就是其中之一。可他对人总是说:“我是老‘漆’。”《史记》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甘而可说“我不做第一,就做徽州老‘漆’,任何事情是没有十全十美的,第一就太完美了,完美的事情也是做不到的。”甘而可是这样说的,可不是这样做的,他已经把徽州的漆器做到了高峰。
甘而可初中毕业后开始学做木工,同时还学习绘画、雕刻,后来在屯溪圆木社制作木模,10年的木工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设计与雕刻基础。1979年,年仅24岁的甘而可进入了安徽屯溪漆器工艺厂,先是跟随厂里的老艺人学雕刻。由于他天资聪慧,悟性高,加上有着较好的美术功底,在雕刻艺术上有很大的进步,第二年,厂里就送他到上海工艺品六厂学习刻漆工艺。
自上海学成归来,甘而可被提为刻漆工艺车间的车间主任,这段时期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当时被誉为“楚漆国手”的屯溪漆器艺术家俞金海。由于他肯钻石,能吃苦,俞金海的漆器作品大多是由他来雕刻,渐渐地他也掌握了漆器制作的要领。
1985年,甘而可又被调往屯溪工艺美术所,在这里他开始接触脱胎漆器。普通的漆器是以木、皮革、金属等制成胎,外面再髹饰生漆而成,脱胎漆器则是用泥土、石膏等制胎,髹饰生漆后再把胎体去除,因此脱胎漆器的难度更大,工艺更复杂。在屯溪工艺美术所,甘而可接触的人多了,眼界也更加开阔,从设计、雕刻、制作到推光,他综合了漆器制作的各个技艺,也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为了更好的传承徽州漆器工艺,甘而可带了7名学生,现在他们已经能独立操作,并灵活运用各种漆艺制作技法,可以协助甘而可制作漆器,但即便如此,一年也只能做十几二十件。虽然也有人劝他趁着市场好,不必亲自做了,加工一批投到市场上。但甘而可却说:“钱虽然好,但心态不能乱,人一浮躁就会反映到作品上。我的东西必须要做到个个是精品,要留得住传得了。徽州的传统漆器工艺种类很多,我要静下心来把它们恢复出来,我要通过我的手让人们重新看到徽州漆器的光彩。”
甘而可始终扎根于中国漆艺传统之中,原料与工艺恪守天然大漆制作古法原则。探索以精、雅为风貌的漆艺技术继续深化发展最大可能性,将中国漆艺领域深层精髓及富有徽漆特色的犀皮漆、推光漆、漆砂砚及精细漆面纹饰的代表推向中国传承传统新高度。
甘而可喜欢将他的人生哲学放到制作漆器的过程中,相互印证,这让他每日的手工劳作仿佛也多了一份自我禅修的味道。他看中做事做人的“度”,也看中“温润如玉”的信条。生活中的甘而可,在身边人看来,对待工艺的要求极为严苛而没有丝毫放松,但他向来举止温和,言行有度,不向人发火也很少着急,颇有君子之风——打磨自己的性情,也正像打磨一件心爱的漆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