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乡挑花之王奉雪妹:一花一世界
湖南西南部的隆回县虎形山,瑶族同胞的聚居地之一,这个民族因服饰色彩艳丽而得名——花瑶。最让花瑶女子摇曳生姿的是她们手中世代相传的独门记忆花瑶挑花,在瑶乡,挑花是每一位瑶家姑娘的必备手艺。这一被沈从文先生盛赞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如今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瑶挑花”传人奉雪妹是虎形山一带挑花手艺最好的女子之一。
奉雪妹于1959年4月出生,她自八岁起师从母亲学习挑花技艺,因天资聪慧,且对花瑶挑花格外钟爱,不到一年就能挑出精美的挑花裙正品。到十一二岁时已是方圆村寨里小有名气的挑花能手。十五六岁时,开始义务辅导村里村外的花瑶姐妹们学习挑花技艺,特别是1979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的那段时间,奉雪妹带的徒弟就有几十个。
拿针线的女子,大抵都是贤淑的,如果还能将针线活做得细致、漂亮,则更加不得了。奉雪妹传授挑花技艺耐心细致,并深入浅出,让人易记易懂,深得瑶山姐妹们的喜爱。奉提妹、刘扫妹、刘洒妹、奉德妹、奉柳妹等成了当地有名的挑花佼佼者。
1983年奉雪妹参加工作后,不但没有放弃挑花,反而钻研得更深了。她在保持花瑶传统挑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对部分存在不同缺陷的挑花服饰进行改良、改进。l993年,改良了花瑶女子的包头;1994年改良了女子挑花绑腿;1998年改良了女子挑花腰带。此后,奉雪妹着力倡导、推广、普及花瑶挑花技艺和挖掘、培养挑花人才。她发起、组织开展了花瑶挑花大赛、花瑶服饰展等一系列活动。
40多个年头,奉雪妹一大半的日子是与挑花相伴,就像大多数花瑶女子一样。她说话的时候,眼睛亮亮的,流转着波光。这样的女子或许更加细致而有想象力。花瑶没有文字,很多的历史与故事就在姑娘们的裙子上绣了出来。奉雪妹喜欢琢磨这些故事,也喜欢将她眼里所看见的东西搬到裙子上。花鸟树木,各种小动物小虫子,或者俏皮地在老虎肚子上绣上几朵花。不管多复杂的图案,她比着现成的模样就可以绣出来,不用画稿、不用放样、不用打板,虚虚实实,跃然布上。
比起一般的针线活,花瑶挑花古老、神秘而精美讲究。它的正面,由无数个细小的十字架拼拢而来,组合成复杂精美的整体布局图案。更神奇的,是翻过来看背面,全部是平行线条构成,也是一组图案。奉雪妹抚摸着那些精密的针脚,仿佛触摸着她拿着针线挑花的静谧时光。
不爱说话的奉雪妹爱动脑筋,喜欢不断尝试。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昨天的挑花,边看边揣摩,以图“艺术再加工”。有时候,寒冬半夜有了新想法,也马上起床改动,从不间断。她用竹篾条编成一个斗笠般的锥形骨架,在顶部预留一个大圆圈,然后将花带编满锥台形骨架的正反两面,再在最外围缀一圈彩珠,后边垂两条色彩艳丽的长须穗。这样,一个类似于花瑶女子盘头的帽子便形成了,既有古老的风韵,又带着现代的时髦。
虽然外面的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朴实的花瑶同胞仍保留着不少古老习俗。花瑶挑花技艺全靠“口传身授”,老一代挑花妇女相继去世,一些繁缛、精湛的技艺要学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年轻的瑶族姑娘大都没有去潜心学习,所学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技艺。古老的挑花在备受赞赏的同时,也面临着传承的危机。
作为传承人的奉雪妹承担着传承挑花手艺的重任。她加大了对瑶寨姑娘们的培训力度,家里头不但姊妹们原本就会,弟媳、侄女、外甥女也都在她的发动下学起了挑花,徒弟已经有了七八十人之多。她还萌动了改革挑花技艺的想法,大胆地在构图、色彩、题材、功用等方面进行创新。
“花的情,花的歌,花瑶情歌红火火。花坡上唱歌云朵对云朵,花溪水唱歌浪波追浪波,花树林唱歌蜜蜂就搭窝……。”对奉雪妹以及仍然坚守着挑花的花瑶女子来说,一花一世界,她们希望用自己的一双手,延续起这一片用针线挑起的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