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选手也能参加全运会?还一来就是八千多……
2017-09-08 第191期 小编说新闻


       一说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你会想起谁?马龙?张继科?丁宁樊振东?

       然后你看比赛时突然发现参赛选手有一个60岁的老阿姨,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紧接着,你发现这名老者还并不是专业运动员——不仅她,还有打羽毛球的、跑马拉松的……据说一共有八千多参赛者,都是业余运动员!

       不仅运动员是业余的,比赛项目居然也有些不可思议:围棋、象棋……居然还有跳棋?……还有气功、赛龙舟、舞龙……和航空模型、航海模型?

       此时你可能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这真的是全运会么?我可能打开的方式不太对?记忆中的全运会,自1959年第一次举办以来,可一直是为了选拔“奥运接班人”而存在的,除了我中华民族传统项目武术以外,其他项目可都是奥运项目。

       嗯,这届全运会,看起来真不一般。

       群众比赛项目,是今年第十三届全运会的一大亮点。19个大项共计126个小项,几乎涵盖了群众体育的各个方面,听说,今年参加全运会海选的体育爱好者,超过了千万!

       在群众羽毛球比赛场地里挂着一个横幅,上面写着“全运惠民,健康中国”。以“惠民”为目标的十三运,放下了近六十年历史中一贯的高身段,让普通百姓从田间地头、机关单位和学校走上全运舞台。从“旁观”到“参与”,把“看全运”变成“我要上全运”,群众对全运会的新期待看似简单,却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大步跨越。

       每一个体育爱好者,大抵上都有一个运动员梦。能参加一场高水平的赛事,与同样爱好体育的人同场竞技、共同切磋,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儿。“最近几年自己做的工作就是跑步赛事的推广,自己跑了很多比赛,成绩也都不错,但完全没有想过自己能参加全运会,以前全运会都是专业运动员才能参加的,我和他们比差距还是不小的。”今年30岁的运艳桥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够在第十三届全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夺得群众男子个人冠军,赢得全运会历史上首枚群众组金牌,从而站在中国体育改革的转折点上,就此被写进全运会的历史。

       开放兼容成就了普通人的梦想,也成就了这届“与众不同”的全运会。“我身边的人好多真的都想上去比试比试。”一个天津的“的哥”如是说。得到群众的认可,今年这改革就算“成了”。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老阿姨叫付小蓉,是来自北京市的乒乓球爱好者。这次来参加全运会,虽然自己在决赛阶段提前出局,虽有遗憾,但他依然觉得幸运而快乐。

       幸运而快乐,这大概是所有群众比赛项目运动员参赛心情的高频词。站上全运的舞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业余高手共同切磋,比赛之余还能交上一群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在这样的比赛氛围下,拿不拿第一名似乎真的不是那么重要的事。享受体育,快乐健身,才是群众运动的真谛。

       国运兴,体育兴。事实上,“不以金牌论英雄”的思想,早在去年奥运会时就已显露端倪。当越来越多的体育健儿登上国际体育赛事的领奖台,国人的体育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金牌,不再是体育的全部。奋勇拼搏,超越自己,享受体育运动本身的快乐,是新时代中国体育的新内涵。

       说到此不禁想到本届全运会的另一个令人惊讶的改革:全运会主会场(非群众项目)今年取消了奥运金牌积分及全运会奖牌榜,而这些曾一度成为“政绩工程”。取消奖牌榜,无论对团体或者个人,都可以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回归体育本身,放手一搏。

       逐鹿赛场,比赛结果自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待胜负的态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体育的理解也逐渐转变。不论专业运动员或业余爱好者,思想都更开放、更包容、对体育的解读更到位。竞技体育,追逐奖牌依然是每一位参赛选手的期待,但能够超越自我,实现梦想,在竞技中融入轻松与快乐的色彩,才是体育强国比赛心态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