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疯狂殴打女儿的那个男子:你的儿女不是你的
2017-07-07 第162期 小编说新闻

       央视网消息:7月6日,一段“男子疯狂殴打女儿”的视频热传。视频中,一名男子在超市疯狂殴打一名女童,甚至数次将女童举起重重摔下。据悉,施暴男子是受害女童的父亲,起因是女童偷偷将弟弟带出来玩。视频让人愤怒又心疼,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有网友骂该父亲禽兽不如,是啊,大部分动物养育后代的过程中都没有体罚虐待。小猎豹练习捕猎失败,豹妈妈不会一爪子呼上去;小鸟学习飞翔的时候,父母不会教训它,只会在前引导,在旁鼓励;小猩猩贪玩爬到危险的树枝上下不来,它的父母也只会用自己的身体搭桥,接它下来。小女孩仅仅是私自带弟弟出去玩就招致如此残忍的殴打,作为父亲,其心何忍?

       视频中有个扎心的细节,小女孩在遭受父亲暴力殴打后,起身的第一反应是一瘸一拐地跑,而不是哭,我们可以想象她在不大的年纪里都经历过些什么。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行为基本都源于最亲近的人和接触到的事物。小孩子还不完全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难免会犯错。孩子犯错或者干了不符合家长意愿的事情时,家长首先应该做的是反省自己的教育是否有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孩子不听话。打孩子是家长最无能的表现、最愚蠢的行为!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快乐的童年,怎样才能让他们远离家暴,保住脸上的笑容?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希望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童年的网友在为人父母前可以自我测试:“我会站在孩子一边想问题吗?有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吗?生气的时候,会拿孩子撒气吗?会说不好的话,刺伤孩子吗?能和另一半相爱相亲,给孩子温馨安全的成长环境吗?”然而,要像驾照考试一样,为人们当父母设立一系列考试并不现实。防止儿童遭受家暴,我们只能从其它方面着手。

       首先应该改变的就是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棍棒下面出孝子”“黄荆棍下出好人”的古训一直流传,甚至“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也大有其信众。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错的时候适当的体罚能够使其深刻地记住错误并改正,对孩子施加暴力是为了孩子好。

       某网站该新闻下的热门评论可以说明部分国人的心态,那就是孩子是可以打的,只是不能下重手而已。如今很多人还保留着这样的观念,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是没法通过暴力之外的手段纠正的。而且在他们眼里,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打孩子是家事,不犯法,别人管不着。

       家庭暴力不仅是对儿童身体的一种伤害,同时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经常遭受暴力的孩子极易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如说谎、懦弱、孤僻、固执、粗暴、焦虑、喜怒无常等。如果说孩子心理健康如何这些家长并不关心,只要孩子听话就行,那么《金坛15岁孩子拳打父母引出的反向家暴话题》这样的新闻总该足够令人警醒,自己总有变老的一天,老去后会面对怎样的子女?

       旧观念的革除从来不是易事,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说过:“一个新科学的真理并不是靠说服它的对手并使其看见真理之光而取胜,而是由于它的对手死了,新的一代熟悉它的人成长起来了。”这句话套用在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上或许有些偏激,但足以供年轻人自勉,从自己这一代开始改变。

       其次,全社会应该共同出力,积极报告和阻止家暴。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往往发生在家里等封闭空间,而孩子因弱小、依附家长,也不会主动寻求外界帮助。此新闻中的家暴如非在公众场合中发生,或许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将长期不会得到关注。较隐蔽的家暴,最方便出力的或许就是“朝阳群众”,发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大多数家暴将无所遁形。

       正如2016年正式实行的《反家暴法》所规定的:当发现未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遭受或疑似遭受家暴时,学校、幼儿园、村/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有强制报告义务,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老师、社区工作人员、医生等容易发现家暴行为的人群应积极举报或制止,而我们普通人也应尽自己所能,改变家庭暴力发生时看热闹的人多,愿意管闲事的人少的现状。

       再次,应大力开展反家庭暴力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儿童权利意识培养,让儿童意识到他们有权反抗家庭暴力并且在遭受家庭暴力后能够向学校、村委会、居委会、民政、公检法等部门寻求帮助,并且相关部门有义务帮助反抗家庭暴力。同时,媒体也应加大宣传,让儿童了解应对家庭暴力的知识。

       最后,加大对家庭暴力的处罚,妥善解决撤销监护资格后的安置问题。《反家暴法》规定,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监护人实施家暴,法院可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然而在实践中,家暴行为受到的处罚往往较轻,例如刑法中,故意伤害罪的判罚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此新闻中施暴的父亲仅被处以行政拘留十四日。这样的处罚想必难以形成真正的威慑。

       事实上,比处罚家暴实施人更重要是安排受虐待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安置。比较迫切的问题是,撤销原监护人资格后,孩子如何寻找新监护人,如何让孩子顺利融入新成长环境,如何保证生活质量不下降。国外的实践值得我们参考,据《荷兰特色儿童家庭寄养》介绍,荷兰一般会为寄养家庭提供7到10节课的寄养前培训,每次2.5小时左右。中国有收养意愿的家庭不在少数,加强培训,能够让有关家庭最大程度地了解到自己要肩负的责任。

       孩子并非家庭的私有财产,而是国家的花朵和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呵护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既是其父母的义务,也是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

       最后,小编想分享一首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文/黄佐春)